武广高铁串起"半日生活圈" 上演粤湘鄂"三城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武广高铁串起"半日生活圈" 上演粤湘鄂"三城记"
2009年12月21日 15:27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将于本月26日开通的武广高速铁路,将广州到武汉原本需要10个小时的漫长旅途,压缩到了短短的3个小时。随之而来的,是粤湘鄂三地在沟通方式、合作交流、人才往来乃至人们具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上即将产生的巨大变化。在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刘祖云教授看来,武广客运专线的开通不仅实现了交通上跨越式的大提速,更将使三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提升,幸福指数也将一路飙升。

  城际往来几无障碍

  武汉姑娘夏薇今年7月新添了宝宝。小两口兴奋劲刚过,马上就发起愁来:保姆做了两个月就走了,至今没请到新保姆。她告诉记者,父亲很早过世,老家只有母亲和姐姐。原本打算接母亲来广州,帮忙带孩子。可姐姐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同样需要老人帮忙照顾。“坐火车要熬十个小时,如果让老太太来回奔波太辛苦,也不现实。”

  在得知武广高铁即将开通的消息后,夏薇立马拨通姐姐的电话,商量要接母亲来广州。“我们说好了,高铁一通就让我妈来广州,等请到新保姆再回去。如果姐姐家有急事,临时打电话让老人回去也行,也就三小时的车程。”她说,“一想到很快又可以常吃妈妈做的饭,简直有点不敢相信。”

  随着武广高铁的开通,将催生越来越多类似这样往返于沿线城市的“城际候鸟族”———武汉夏天热得像火炉,可以来广州避暑;湖南冬天下雪太冷,也能到广州避寒。这都是两三个小时内就可以实现的事情。

  生活圈子越来越大

  武广高铁给人们生活上带来的另一个最大变化,是沟通交流方式。“粤湘鄂三地遥遥相距,从前主要靠互联网、电话等途径沟通维系感情,今后将更多地被面对面的交流所替代,人们在感情上能得到更大满足。”刘祖云说。

  “80后”的阿斌,5年前大学毕业后就跟着舅舅来广州打工,女友和家里人都在湖南长沙。想起前年春节时,他好不容易挤上一趟“绿皮”火车,刚上车没多久就被各种气味熏吐了。难抵相思之苦和乡愁的他,只能疯狂地打电话,“最贵的时候一个月电话费上千元。”

  高铁还使三地人们的生活圈大大拓展开来。“听说长沙是除成都之外最休闲的城市,以后常去就方便多了。”广州某报社编辑小梁有这样一种设想:下午下班后直奔车站,到长沙吃正宗湘菜,晚上泡泡酒吧、吃点消夜,再坐最后一班车回广州,第二天照常上班。如果是周末,还可以一路向北“飙”到武汉,逛武大看樱花,顺路尝尝武昌鱼。

  人才往来“三城记”

  “武广高铁开通对三地就业市场有潜在影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澎博士分析认为,湘鄂两省尤其是湖南人在粤数量庞大,两三小时的行程将使访亲问友、相互来往更方便、更频繁,这将给来粤打工带来更充足的动力。而广东的高端人才也会更愿意前往湘鄂工作或投资。

  上个月,广州招聘团到武汉高校密集的洪山区鲁巷光谷广场开专场招聘会,吸引了近2万大学生前往求职,现场气氛爆棚。有招聘企业代表反映,明显感觉到武汉人到广东工作的意向比过去更强烈。

  正在武汉读研的广州妹小敏,已经打算在当地就业找工作。“以后回家就三个小时左右,几乎没有距离感。”她心里有个“小算盘”:在武汉读书多年,很多同学、朋友和社会关系都在那里,丢下太可惜;二来广州城区楼价早已破万元,在武汉买房结婚比在广州相对要容易多了。

  楼市

  跨省去看楼 处处可安家

  交通方便了,人们在选择住房的时候也将目光放得远了。不仅从城里看到了城外,甚至沿着高铁,看到了省外。

  从事贸易的武汉老板郑先生上周一直在广州的珠江边看房子。“我正在广州念一个MBA班,打算在这边买个房子。一来有个落脚点上课方便,平时周末也可以带家人来度假,二来顺便拓展一下业务,反正成本也不高。”

  而在湖南邵阳人阿荣的脑子里,正在酝酿这一个近乎“疯狂”的梦想:他在广州念完研究生,就留在这里工作、成家,现在已经当上了企业的管理层。“我和在老家一起念初中同学感情特别要好,大家毕业后虽然都分散到了不同的城市,但每年哪怕‘打飞的’也至少要聚会一次。”阿荣说,最近媒体一直在报道武广高铁,他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希望能和同学们在长沙郊区附近找块便宜的地盖房子,建一个“同学村”。“每户的间隔、大小都是一样的,前面是菜地,后面是住家。大家平时都在自己生活的城市居住,周末或者节假日,就约定带着家人一起回同学村住上几天,过过农庄生活。等以后年纪大了退休了,老同学们都搬过去养老,互相有个伴,岂不乐哉?而且今后长沙的地价肯定要涨起来,我们也当是投资了。”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