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世界经济6大悬疑待解 美国国债会崩盘吗?(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2010年世界经济6大悬疑待解 美国国债会崩盘吗?(2)
2009年12月21日 10: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悬疑二

  美联储何时会加息?

  在蒙代尔看来,美联储加息的早晚,将直接决定二次衰退的概率。或许也正因如此,伯南克等决策者在退出的抉择上注定不会容易。

  “现在谈加息还太早,我认为,美联储即便在未来开始加息,也要采取一种逐步而为之的策略。”蒙代尔说,“至少在未来几个月中,比如三个月,美联储加息的时机还没有到。”

  和蒙代尔持类似观点的专家不在少数。在他们看来,美联储出手过快可能导致的经济重陷衰退风险,远远超过了加息过晚而带来的通胀风险。

  奥尼尔认为,G3经济体中的任何一个,都不会急于加息。“我们预计,美联储或是日本央行要到2011年才加息。”他说,“国内需求依然疲软,通缩风险在两个国家都存在。”而对于欧元区,当局可能会考虑让市场利率上升,但也会格外小心谨慎。

  尽管以色列、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已经启动加息或是表露出趋于紧缩的初期迹象,但在过去一段时间,维持现状依然是各国央行的主基调,部分国家如日本更是加大了量化宽松的力度。

  全球资产价格热潮的翻涌,也是催动加息预期的重要因素。不过,很多学者并不认为这对央行而言会是触发加息的导火索。陶冬注意到,在处理金融资产价格方面,央行表现得非常犹豫:这一方面是因为有无泡沫尚无定论;另一方面,即便有泡沫,是不是央行需要整治的问题也没有定论。

  在政策退出的问题上,现在似乎出现了两派:一是美欧为代表,退出会比较晚;另一类是经济本身未受到根本影响的经济体,如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及中国,退出可能稍早。“但是,资金是全球流动的,联储不踩刹车,全世界流动性列车也停不下来。”陶冬说。

  美国11月份失业率的意外下降,一度令市场猜测当局的加息会否提前,不过,多数经济学家对此并不以为然。

  标普的怀斯指出,美联储很少会在失业率开始转为下降之前启动加息。“我们并不认为,美国的失业率在未来6个月会见顶,所以,我预计在明年年中之前,美国不大可能加息。”

  悬疑三

  股市还会不会涨下去?

  中国人相信“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而股市今年的表现也确实印证了这一点。在经历了百年不遇金融危机打击后,各国股市置之死地而后生,上演了同样罕见的一波涨势。即便从全年来看,俄罗斯等股市涨幅也超过100%,中国股市迄今也涨了近80%。不过,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经过了反弹初期阶段的迅猛上涨后,明年股市的“赚钱效应”可能将不再那么明显。尽管总体趋势可能仍是向上,但不会再是普涨的格局。

  怀斯认为,明年股市还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但市场急需进行一次牛市进程中正常的调整过程,“但总体来看,市场的趋势在未来几年还是继续向上的。”

  上海证券报近期对多位国际基金经理的调查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明年股市仍看涨,但牛市最强的一波已经过去,接下来将更强调选择性投资。

  富兰克林邓普顿执行副总裁杨光认为,明年股市的投资回报将回到更正常的水平,比如10%至12%甚至更低。瑞士信贷本月的报告则称,明年上半年全球股市将继续表现良好,但到年底时熊市可能再现。该行预计,到2010年中期,全球股市的回报率将在12%左右。

  英国老牌基金公司安本资产管理的全球战略与资产配置总监麦克·特纳认为,明年股市的前景不会差,主要有几方面原因:首先,相比股票,其他类别的资产如债券和现金在收益前景方面并无太大吸引力。另外,在金融危机期间,货币市场基金累积的大量现金还没有完全流出,这意味着股市很可能继续获得源源不断的流动性支持。

  不过特纳也认为,考虑到经济增长不确定性的存在,明年的股市波动会加剧,但这并足以威胁到这轮牛市的存续。

  从地区上来看,新兴市场依然是全球基金经理人的最爱。波顿认为,明年上半年经济复苏最强的部分可能会结束,而在那之后新兴经济体增长更快的趋势会更加凸显。这也决定了下一轮上涨主力将是新兴市场。特纳则特别看好亚洲市场。他表示,在长期内,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结构会持续改善,股市表现也会更为出色。而美林、瑞信以及贝莱德等公司近期也纷纷表示,看好明年新兴市场的表现。

  在总体回报下降的前提下,选择更有潜力的行业和个股显得尤为重要。富达明星基金经理安东尼·波顿认为,明年股市的领涨板块将从周期性的股票转为增长性的股票,前者包括那些对经济活动异常敏感的股票和行业,如消费、工业或是商品类股,后者则包括耐用消费品、科技或是医疗保健行业。安本对IT行业也表示看好。牛顿投资的亨斯曼则认为,基本面更好的蓝筹股可能成为明年的热点。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