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空调产业只是中国产业界朝低碳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哥本哈根会议也许会加速这一进程。
多个产业将遭遇转型“阵痛”
在各政要在哥本哈根“唇枪舌战”的同时,中国的企业家也非常关心这次会议。在这次哥本哈根的行程中,一位地产“大佬”极引人注目,他就是万科的老总王石。王石说,此次哥本哈根之行是向国际社会传达中国企业踊跃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同时考察“低能耗建筑”。
记者从王石的微博上看到,王石在峰会期间,专门考察了法兰克福的低能耗建筑,并在回答网友提问时举例:住宅产业化要改变大量使用木材的木模板传统工法,尽量使用钢模。“钢模材料本身也要碳排放,但木模平均使用6.5次报废,而钢模可以500-600次重复使用,钢模使用次数的平均排放量远小于木模板的固碳量。”
这是王石的“低碳经”。
其实地产的低碳化早已提出,低碳地产和绿色建筑在中国已经广泛开展。而且不仅是地产,其他行业产业也在悄悄转型,但这种转型,更多的是阵痛。要让低碳经济在中国“开花结果”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由于煤炭资源丰富,我国发电行业此前一直以火力发电为主。在“十一五”期间,为了达到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中国要关停5000万千瓦的小火电。头三年已经关停了3000多万千瓦,数十万人失业。朝低碳经济转型,让国内电力行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国是一个工业化国家,而且目前还未完成工业化进程,需要很多能源完成工业化,此外,我国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低端产品、低劳动附加值、能源消耗大的行业将面临生产成本高涨,而这些行业会出现大面积的失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分析说。
目前,包括水泥、化工在内的众多产业行业依然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的情况。下一步,低碳经济要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也将以其为重点,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
“当前转型的最大问题是资金。” 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对记者表示,以最可能取代火力发电的水电为例,其前期投资和运营成本庞大,足可以建设若干个水电厂,且大的水电工程投资周期长,大量蓄水还会对下游存在风险。
除了前期资金的投入和维护运营的高成本,发电后的电价也存在“阵痛”。据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介绍,当前我国新能源如水电、风电和光电等的上网电价普遍较低,虽然有一定补贴,但距离发电企业盈利还相差甚远。
以光电为例,当前的光电标杆电价主要以敦煌每千瓦时1.09元的上网电价为基准,暂不考虑中西部的差距,可以盈利的上网电价约在4元以上,但当前的终端电价基本在1元以内,所以相比较而言,火力发电不仅投资少,而且生产的终端电价也相对较低。
“这就产生了矛盾,短时间内依靠火力发电的话,其动力煤就会加大消耗,就会导致高排放。”林伯强表示,当前煤炭作为中国能源的基础性产品,占到全国能源消耗的70%以上。“如果不大力发展其他可代替能源,这个比重依旧很难下降。”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