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浙商副会长:"炒房团"没能力左右城市房价(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北京浙商副会长:"炒房团"没能力左右城市房价(2)
2009年12月16日 08:0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正方的观点是,炒房团是房价上涨的罪魁祸首,是房价快速上涨和波动的主要诱因。由于目前房地产对销售市场的监管有很多漏洞,给游资炒作提供了机会,上海的房价波动证明了这点。房地产与春节火车票一样,应该是购者自用,炒房者就是黄牛票贩。在一个健康的市场,房产黄牛是绝对不可能左右房价的。但是,如果一个地方的房地产市场,没有强硬的缜密的政策法规来控制,允许某些人用银行的贷款炒房,就像允许暴炒春节火车票一样,那将永无宁日。

  反方的观点是:炒房团不是房价上涨的原因,房价上涨的最终原因,是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土地价格成本的攀升因素造成的,炒房团只是外因的一种表现,炒房团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不构成原因。

  “所谓‘炒房’,不过是简单的市场行为,实质是‘投资’。即然你承认房子也是一种商品,就要允许人自由地买卖、流通。没有投资的房地产市场,是不健康的市场;没有流通的市场,只能是死水一潭的市场!”陈俊说。

  结果,节目一开始,陈俊就成了众矢之的。“大家纷纷把责难的矛头对准我,机关枪似地对我开火。”陈俊说,“冤枉呵!浙江商人也好,温州商人也好,他们的投资行为,绝没达到能左右城市房价的地步,房价一路攀升的原因很复杂,假如把所有的原因归于浙江人,那太冤枉了,我们成了替罪羊。”

  他抱怨道,改革开放都三十年了,有些人的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说是一两个“炒房团”进入了大上海,就把上海市场搞乱掉了,稀里哗啦,那说明上海实在是太没市场经济的防线了!

  网上直播辩论时,一些网友也纷纷发跟帖,表达自己的想法:

  “人无横财不富,炒房子本来就是市场行为,很正常,有嘛大惊小怪的,太落伍了吧。”

  “关键还在于制度的规范,上海就是政策漏洞太多。”

  “究竟是谁在房地产上赚了大钱?炒房的不过是跟在后面,捡点渣子吃,容易吗人家。”

  “滑稽吧,真不想让他们炒,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把房价上涨的责任,往别人身上栽,不恶心吗?不要以为老百姓没有眼光,群众的眼睛是贼亮贼亮滴……”

  这个铜像很生动、也很亲切,它形象地表现出“倒爷”吃苦耐劳、风尘仆仆的样子

  三十年前,当大多数国人还在享受着计划经济的余温时,浙江人便挑上行囊,拉家携口,奔向各方做起小生意。不少城市街头,都能看见修鞋、摆摊的浙江人,他们从一针一线、一钉一扣中开始了原始资本的积累。

  “只有鸟儿飞不到的地方,没有浙商走不到的地方。”陈俊说。

  1993年,陈俊辞掉英文教师一职,离开温暖的老家浙江台州,跑到天寒地冻的俄罗斯“淘金”。陈俊给人当过翻译,也跟人倒过服装。“那会儿,在莫斯科经商的中国人,多是散兵游勇式的练摊者,其中浙江人最多,几乎在每一个自由市场,都能见到我的老乡。”

  俄罗斯的冬天来得特别早,9月底就开始下雪。在漫长的冬季里,地上常常铺着半米厚的冰雪。莫斯科自由市场的摊位不是固定的,早到早“坐”。每天,练摊的人得天不亮就起床,匆匆吃过早饭,赶乘地铁,奔向就近的市场,抢占好地盘。冰天雪地里,他们要待上一整天,直到万家灯火才会收摊。这样,每月可赚千把美元。

  有的自由市场要交进场费,有的是由警察代收摊位费。摊位费从最初的2000卢布涨到万余卢布,约合人民币百余元。陈俊讲,他们浙江人脑子活,为了省点钱,往往由一个人背着货,买一张门票进门,其余的人冒充顾客混进去。“一旦警察来收摊位费了,左右几个摊位配合默契,迅速把货都叠到某一个摊位上,看上去只有一个摊位。到底要收几个摊位费,有时警察也傻眼。”

  最好卖的是各式皮夹克,“丝库里革(多少钱)?丝库里革?”过往的俄罗斯人不停地问价,他们试衣、讨价,最后成交,一件件皮夹克被买走。“咱中国人做生意,比同行的‘老毛子’灵活多了,只要有赚头就成交。市场上,上好质量的皮夹克久售不衰,价格坚挺,居高不下。俄罗斯人长得人高马大,有时候,特大号的皮夹克穿在身上,他们也直喊:‘马琳革!马琳革!(太小了!太小了!)”

  在莫斯科练摊可不是件容易事,大多数浙商采用“今天批发几件,卖出几件”的办法。他们身上套上几件皮夹克,行李袋里只放五六件,这样行动起来方便。如果买家是青壮男人,那可得小心,摊主得使劲地拉住衣角,以防试衣人穿上后拔腿就跑。

  最难耐的还是严寒。莫斯科动不动就是零下十几摄氏度,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别说陈俊这些南方人,就连好多东北人也受不了。“在户外练摊,那真是受罪呵。不用多久,练摊的人个个冻得手脚麻木,缩下了腰,眉毛上都凝了白霜。使劲地跺脚、呵气、搓手,也不管用,干冻呵!可宁愿这么风吹雪打的,也没人愿意离开这寸发财之地,只是拚命地跺脚,耐心等买主的光顾。”

  后来,有一则新闻,读后让陈俊心生暖意。说是2008年5月24日,俄罗斯的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的“阿穆尔市场”旁,立了一座铜像——一座纪念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小商贩的铜像。

  这尊“倒爷”塑像,由青铜制成,重约两吨。铜像是一个男人,一手拎着大旅行箱,一手托着个大盒子,肩上驮着大背包,腰上系着“倒爷”典型的腰包。铜像立好后,来参观的俄罗斯人,争相往“倒爷”腰包里投硬币,据说投中的话,能给人带来好运和财富。

  陈俊觉得这个铜像很生动、也很亲切,它形象地表现出“倒爷”吃苦耐劳、风尘仆仆的样子。

  商规第一条就是:身为商人,不要错过看《新闻联播》

  1995年,陈俊回到北京,跟做各种各样生意的浙江老乡混在一起。不久,他开了一家企业策划公司,后来当上北京浙江企业商会副会长,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

  “咱浙江人的思路和观念,就是与众不同呵!”陈俊这些年,总结出了许多条浙商经商的“商规”,还写了一本《草根浙商赢天下》的书,加以介绍。商规第一条就是:身为商人,不要错过看《新闻联播》。他们看新闻的目的,也是为了捉商机,避免做顶风逆势的买卖。

  2006年,全国一些地方的楼市猛涨,5月29日,“九部委”发布了“新政”。那天下午,陈俊得到相关信息后,便一条一条地分析。“十五项条款,我翻过来、倒过去,足足看了一个多小时。”读罢,他又跟多位浙商通电话,交流学习心得。

  很快,他们达成共识,简单的两条:一、新政局限在住房领域,对商业地产等其他领域涉及甚少;二,调控重点在房产交易过程。“我们一下子松了一口气,新政绝非实质性地打压,更不是一棍子打死。所以,我和投资团还可以继续留在北京,房地产仍可大胆投资。”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