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推出迄今已1个月有余,其间28只个股整体表现傲视大盘,吉峰农机上市以来股价更是一路飙升,成为创业板中的龙头股。但在创业板个股风光靓丽的背后,却是无数怀疑的目光,集体造富、疯狂爆炒、估值太高、风险巨大的声音不绝于耳。
就在上周五,证监会宣布对参与吉峰农机股票交易的“解XX”交易账户进行限制,引发创业板市场暴跌,一度令人觉得创业板的炒作结束了。可是仅过了1个交易日,创业板即重拾升势,丝毫没有价值回归的意思。
实际上,创业板推出以来,对于创业板股票价值几何的争论就从未停歇,传统的市盈率、市净率估值仍被一些人坚守,却总是看不见创业板走向价值回归。另一方面,高成长和创新的概念终究难以用数字来准确衡量。
疯狂的创业板
在推出之前,人们原来以为创业板的高市盈率发行将导致上市之后股价的一路下跌,人们也曾担心创业板开户人数不足可能导致市场交易清淡,可是创业板真正来临的时候人们才发现,原先对创业板的认知过于理想和天真。
回顾创业板上市一个多月来的行情变化,在首日平均暴涨100%的基础上,创业板从上市第二个交易日起就出现了资金对个股的爆炒,吉峰农机从那时起便成为创业板最大的亮点。
以吉峰农机为例,该股首日表现在创业板28只股票中并不算出众,可是次日当其他创业板股票集体跌停时,吉峰农机竟然逆市涨停;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吉峰农机收出16根阳线,只有四个交易日下跌,其间虽数次遭深交所勒令停牌核查,但在停牌前后却连续3个交易日涨停,51.8元的上市首日最高价被轻易抛在身后,而96.5元的新高相对首日开盘价涨幅已经高达200%。与此同时,吉峰农机每天的换手率始终保持在20%以上,上市以来的累计换手超过600%,相当于每一股吉峰农机的股票在一个月内被倒手了6次,以至于在谈到这只股票时,所有人的共同感觉就是:疯狂!
疯狂背后的逻辑
吉峰农机的疯涨引来市场的一片惊叹,许多人开始分析吉峰农机这家公司,希望给这种现象下一个注解,市场甚至出现所谓机构排队等待调研吉峰农机的可笑传闻。
在众多的解释中,将吉峰农机视作下一个苏宁电器的观点似乎最为市场所接受。从两家公司上市之初的各项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盈利模式、发行价、发行股本,还是首日开盘价、首日涨幅乃至上市初期的股价走势,吉峰农机都与5年前的苏宁电器非常相似。而苏宁电器上市5年来股价上涨了60多倍(复权计算),吉峰农机如果真能复制苏宁的成功模式,那么目前4倍于发行价的涨幅,相对于5年后可能30甚至60倍的涨幅来说,的确仍有巨大的升值空间。
尊重“市场的选择”
上周五,深交所对涉嫌操纵吉峰农机股价的“解××”交易账户采取了限制交易措施。消息一出,当天吉峰农机率先跌停,其他创业板个股也纷纷放量下跌。本周一,吉峰农机继续下跌,但多数创业板个股已经摆脱了影响继续上涨,中元华电更是率先涨停。
著名财经评论员周俊生就此发文称,应该按照市场的眼光来看,创业板的集体走高“本属可以预期的情况”。首批创业板公司只有28家,且流通规模普遍很小,用少量的资金就可以将其股价炒高,资金的逐利天性决定了这样的股票必然会受到爆炒。在创业板股票发行期间,这些股票的发行市盈率普遍在50倍左右,尽管市场意见很大,但管理层坚持认为这是一种“合理的市场选择”,因此没有作出任何干预。在“市场化”的原则之下,管理层的这种态度有其可取之处,但是这种态度不应该只是针对股票的发行价,更应该针对股票的交易价。
他认为,创业板股票的交易价格,同样是一种“合理的市场选择”,管理层不应该有任何干预。管理层需要做的是监督股价运行的背后是否有违规情况发生,而不必考虑这个价格的市盈率在什么位置。
扩容已成当务之急
市场对创业板的炒作有目共睹,无论是传统估值理论还是监管层的出手整治,似乎都难以在短期内浇灭创业板炒作的熊熊烈火。
上海证券创业板分析师钱伟海据此认为,为了抑制创业板的炒作,深交所虽采取了多项措施,但效果甚微。对市场违规行为固然应该坚决查处,但加快创业板的扩容节奏却是当务之急,这在成熟市场已是一种常用的抑制过度投机的手段。截至目前,共有22家创业板公司上会,通过仅14家,通过率仅63%,其预计最快在12月上旬,第二批创业板的“打包”发行就可以启动。
最新的消息是,八家创业板公司周二凌晨发布招股意向书,宣布在12月16日实施网上、网下申购。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