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社会许多人逐渐认识到,中国的节能减排目标非常具有挑战性,成本是非常高的,而目前的效果很好
◎ 中国经济结构的刚性和惯性,决定结构调整只能是微调,不能大调,只能一步一步来,不能希望立竿见影
◎ 随着经济的复苏,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的增长是必然的,但是我们要警惕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迅速反弹
◎ 全世界减碳已是势在必行,如果我们在新的投资中不考虑碳排放因素,将来很多产品就进入不了国际市场
节能减排话题的“高热”,可以从潘家华这位业内知名专家排得满满的日程看出,最近他甚至难以挤出整块时间接受采访。11月27日,在由潘家华主持的一个低碳经济相关会议茶歇期间,记者见缝插针,请他评说我国节能减排的进展。
“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会实现,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努力是认同的、赞赏的
记者:我国“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约束性指标中,节能减排被普遍认为是最为艰巨的。现在“十一五”就要进入最后一年了,您怎么看目前节能减排的进展?
潘家华:我国“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一是具有导向性,二是具有挑战性,三是具有约束性。制定“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时,不少人觉得是不是多了、高了,这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做到过,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做这些事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从现在公布的单位GDP能耗数据来看,目前是时间过半,目标还没有过半,这就表明现在的进度还略有滞后。
但这个滞后我们并不害怕,因为投资有一个迟滞效应,过去的投资要在明年、后年才能体现出来,特别是国家4万亿投资里面,有15%左右的投资是直接用于节能减排的。我对2010年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是有信心的,这个约束性目标的实现,将为“十二五”的进一步深度节能减排打下非常好的基础。
记者:您经常与国外专家学者交流,他们对中国“十一五”节能减排的进展,有哪些看法?
潘家华:国际社会一开始对中国不了解,指责特别多。有一些人认为:第一,中国排放量这么大,增长这么快,又不承诺减排,对世界不负责任;第二,中国的体制下官员不讲真话,数据都是假的;第三,你们技术落后,资金不足,很多设备都应该淘汰。不了解情况,怎么可能客观地看待问题呢?
这些年,由于中国政府,包括我们这些学者在国际上的交流沟通,使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不断深化,理解不断加深。许多人逐渐认识到:中国的节能减排目标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这些成本不光是经济成本,关掉一个小造纸,关掉一个小煤窑,关掉的就是就业的大门,社会成本非常高。实际上,中国节能减排的效果很好,类似发展阶段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做得像我们这样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世界上也很少有国家做得有中国这样好。
不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消费趋势颇有微词,我觉得他们是对的。到北京、上海一看,大排量汽车很多,都是油老虎。到欧洲去看,都是小排量汽车,两厢车特别多,排量1.4就了不起了,哪像我们这儿动不动就2.4、2.8甚至4.0。我们的房子也建得越来越大。中国没有这个资源条件,我们不可以这样奢华,不可以这样浪费。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