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
哥本哈根是起点不是终点
在前一段时间里面,有一些国家散布消极悲观的论调,中国致力于促进各方坚定信心
本月24日,在丹麦大使馆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丹麦驻华大使叶普引用各种数据介绍了哥本哈根大会以及丹麦政府的目标和远景,即“一个协议,两个目的”。
叶普表示,“首先,哥本哈根大会协议应该成为一种政治上的动力以便各方尽快行动起来。其次,哥本哈根大会协议应该成为一种指令和期限,以便进一步地进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磋商,并为达成一项法律性的协议设定期限。”
大使还补充道,“关于减排目标,每个国家具体到数字的承诺和行动方案也将作为一系列的附录反映在哥本哈根协议中。该协议还应该包括巴厘行动计划中谈判所涉及的所有方面,包括财政上的有力支持。”
不过,离哥本哈根大会不足两周时间,悲观的论调一直占领上风。
不过,在展望哥本哈根大会的结局时,李高表示,“在前一段时间里面,有一些国家散布消极悲观的论调,中国政府谈判代表团的团长谢振华主任在很多场合都做了很多工作,也是鼓励各方要坚定信心,进一步明确共识,共同努力来争取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更多的进展。”
李高认为,如果在哥本哈根会议我们还有一个细节,还需要进一步讨论的话,我们要进一步去明确讨论的方向,我想这个方向依然是巴厘路线图的授权。
作为国际谈判的参与者,李高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重申了中国的立场。
“我们不会接受通过在哥本哈根搞一个所谓的政治协议,或者一个别的什么样的文件,改变巴厘路线图的授权,我想这是一个核心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可能影响哥本哈根会议成果的问题,我们愿意跟各方一起来努力,扩大共识,缩小分歧,来达成一个有实质性成果的哥本哈根会议。”
相比之下,杨富强要乐观许多。他对记者说,比如发展中国家,甚至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巴西、中国、印度、南非、墨西哥这些比较大的排放很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之间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在大的问题看法上还是一致的。
“很多媒体试图找到他们发言的不同来说他们对气候变化最后产生根本性的分歧,这恐怕也是一种误解,所以不管是多边,还是双边的谈判,我认为对于整个气候,联合国气候框架下条约的谈判都是有促进作用的。”
“联合国曼谷会议后,大家对哥本哈根的前景忧心忡忡。”多次参与气候谈判的专家、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吕学都称,真正的谈判可能在“后哥本哈根”时代。
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陈迎的观点很具代表性,他对记者说:“非常显然哥本哈根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无论怎么样哥本哈根将会有一个政治协议,它的具体的内涵、具体的数字能不能达成,至少他要启动以一个政治的框架性的文件来把2012年之后国际气候制度主要的框架搭建好,这个就是他能够取得的最好的成果。”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