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时代根基是否正在垒筑?(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高油价时代根基是否正在垒筑?(3)
2009年11月24日 11:43 来源:湖北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天然气市场,也存在同样的情形。

  近年,武汉天然气用量从每日140万立方米迅速增加到210万立方米。即使中石油公司紧急调剂,高峰时也只能达到158万立方米。

  从更长期的供应来看,武汉市目前每年供应天然气7亿立方米,不到两年将达12亿立方米,而目前每年供气量只有5亿立方米,缺口达7亿立方米。

  除了需求刚性增长之外,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另有特殊原因,就是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半市场”、“半计划”体制。

  为了降低经济发展成本,国家对成品油价格采取有意识的控制政策。据中金公司的报告,目前中国成品油价低于国际水准50%以上。2007年,国家对于油价的隐性补贴已逾2200亿元。

  有人甚至认为,我国一方面采取行政措施管制成品油零售价格,另一方面对国有油企实施巨额补贴,其实质是以国内低油价补贴全世界。

  扭曲的成品油价格体制,制约中国能源产业发展,成为我国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

  人为压低价格,使两大石油巨头没有扩大炼油能力,增加成品油、天然气供应的动力。

  亏本的事,谁愿意做呢?

  对能源市场的垄断现象,能源专家韩晓平也给予了严厉抨击:“我们勘探开发的主体太单一了,没有建立起一个多元化的供应渠道。有竞争企业才有降低成本的内在动力,只由一个企业来经营,永远会嫌价格不够高。”

  专家们认为,全球经济危机,物价水平较低,为能源价格调整提供了最佳的时间窗口。在CPI同比和环比均呈负增长的情况下,调整能源价格,不大会对CPI造成上涨压力。

  当然,一旦成品油价格更加市场化,其一直被压制的涨价冲动就会得到释放。

  在高油价时代的基础正在被逐步夯实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应对:

  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震认为,要打破垄断,让更多有资质的企业参与进来。允许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之外的多元化主体,从国际上进口成品油,形成一个能反映市场价格的保障供给机制。

  他认为,国内成品油市场最终要放开,以提高市场承受力。不合理的石油价格,会导致不合理的投资和消费。油价提高,则有助于纠正浪费和不良消费习惯。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