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中国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前不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首都科技界发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发展新能源产业等新兴战略性产业。
然而,也是在前不久,多晶硅、风电设备和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一起,出现在国务院的调控“黑名单”中。这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人们在关注:在化石能源逐渐枯竭、环境代价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中国新能源产业如何走上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新能源面临着怎样的发展前景和瓶颈制约?
过剩的是设备产能,并不是新能源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包括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我国有关部门把新能源界定为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新的能源,以及对传统的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比如对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车用新型燃料等。
最近几年,特别是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取得较快发展。
渤海之滨,山东东营,中凯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2008年5月在这里建厂投产,当年年底产值8700万元、利润1700万元,今年底产值将达5亿元、利润将达6000万元。“当初真没有想到发展这么快。”中凯公司董事长、东营市新能源协会会长王金源说,“明年10亿产值、1个亿利润没有问题,订单已经接到明年了。”
王金源更没有想到国内风电设备产能扩张速度如此惊人。
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快速发展,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连续4年翻番。与此同时,出现了风电设备投资一哄而上、重复引进和重复建设现象。目前,我国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企业超过80家,2010年我国风电装备产能将超过2000万千瓦,而每年风电装机规模只有1000万千瓦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这80家企业指的是整机制造企业,还不包括风力发电设备的叶片、变速箱、塔架等零部件生产企业。
光伏产业的基础材料多晶硅,也出现了类似情况。2008年我国多晶硅产能2万吨,产量4000吨左右,在建产能高达约8万吨,产能明显过剩。另外,多晶硅属于高耗能产品,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发展缓慢,国内生产的太阳能电池98%用于出口,相当于大量输出国内紧缺的能源。
9月26日,国务院发出《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多晶硅和风电设备被列入应“调控和引导”的行业。这一通知明确: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大于3000吨/年,到2011年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多晶硅产能;原则上不再核准或备案建设新的风电设备整机制造厂。
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强调,这样的调整有利于行业长远健康发展。不过,要注意别把多晶硅和风电设备等同于新能源,部分设备产能过剩,并不是新能源过剩。
此外,专家认为,多晶硅和风电设备制造存在的是“潜在的产能过剩”,不少企业准备进入或刚刚进入,还没有真正形成产能。对待“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新能源产业,既不能“捧杀”,也不能“棒杀”。
目前,无论装机容量还是实际发电量,新能源所占的比例还相当小。就拿发展最快的风电来说,虽然目前全国风电装机容量已居世界第四位,风电装机达到1600万千瓦,但在全国8亿多千瓦总装机量中只占不到2%;我国风力发电量只占总发电量0.4%左右,而丹麦风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25%,西班牙占11%。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高级工程师孟宪淦认为,“这样一个数字,不可能过热!”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指出,国务院通知中并没有说新能源过剩了,并没有限制高水平建设,限制的是低水平重复建设。比如,综合电耗220千瓦时/千克的多晶硅产能不批了,但电耗150千瓦时/千克的项目还是支持的。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