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肇始于今年初的“煤炭整合风暴”,把山西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对于这个煤炭资源大省的艰难转身,人们寄予厚望;而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煤炭资源重组整合,也有不少“另类”解读:“山西再无煤老板”,“山西煤炭业国进民退”,“3000亿元煤炭业民资流向股市楼市”……
这次山西煤炭产业重组、整合目标直指小煤矿,年产量30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淘汰关闭。保守估计,今年煤炭资源整合期间,山西超过八成的小煤矿处于停产状态,涉及产能近2亿吨。由此,山西今年一季度丢了独霸多年的“煤老大”地位,并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今年上半年,山西省GDP出现4.4%的负增长,成为全国唯一GDP下降的省份,这与山西重整煤炭产业有直接关系。
山西为何要如此大动干戈地调整煤炭产业?这次调整,对于煤炭产量占全国1/4的山西,将会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煤老板”们,今后又将何去何从?
整合、升级——
是权宜之计,还是长久之计?
今年4月,山西成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省长王君任组长,副省长陈川平任副组长,其他成员均为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国资委等机构的高层。这是山西煤炭产业发展史上规格最高的领导小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山西对此次煤炭资源重组整合的决心。
决心从何而来?
山西的煤对于全国意义重大——山西被称为全国的“锅炉房”,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1/4,国内70%以上的外运煤、近50%的全球煤炭交易额来自山西,山西焦炭市场交易量占全国2/3以上……但长期以来,“有水快流”的挖煤思路,在山西造就过万座矿井,也形成了“多、小、散、乱”的煤炭开采格局,中小煤矿成为山西煤炭产业的主力军。
中小煤矿曾为国家能源供应做出过贡献,也积累了诸多“沉疴”。绝大多数中小煤矿先天投入不足,保障安全生产能力差,2007年山西乡镇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数的70%,百万吨死亡率是重点大矿的17.8倍;小煤矿资源浪费严重,资源回收率15%左右,仅相当先进水平的1/4,按中小煤矿年产3.5亿吨煤计算,每年要浪费10亿吨左右煤炭资源。在山西,有人甚至给一些小煤矿总结了“四宗罪”:浪费资源、破坏生态、草菅人命、腐蚀干部。
近年来,山西为解决煤矿“多、小、散、乱”下了不少功夫。到2007年底,山西矿井数量已降至2840座,但30万吨以下小煤矿还占70%以上,煤炭业粗放的发展模式没有根本改变,安全基础依然薄弱。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之举于事无补,调整、升级成为山西煤炭产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基于这样的认识,高强度、大力度的煤炭产业调整计划逐渐形成。山西省提出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煤炭矿井总数减少到约1000座,单井年产90万吨;形成三个亿吨级和四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大集团煤炭企业产量占全省的75%。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到2015年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1人以下。
调整的另一个目标是实现煤炭产业的升级,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拉长产业链。
截至目前,山西省重组整合煤矿企业协议签订率97.9%,煤矿新的主体接管到位率71%。这意味着,山西省大规模的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基本完成。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