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型通胀压力初显
随着中国经济形势好转和世界经济复苏迹象的出现,通货膨胀特别是输入型通胀正成为中国需要面对的又一个问题。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各国都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美国2009年9月基础货币投放量为1.8万亿美元,新增近万亿美元,超过危机之前的2倍。英国央行、日本央行也采取了罕见的宽松货币政策。我国虽然基础货币投放增速在下降,但信贷快速增加,今年前8个月,信贷投放达到8万亿元。如此巨额的市场流动性,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
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美元贬值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正在加剧中国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近日发布《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9年秋季报告》称,从今年初到目前,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约60%,铁矿石价格和有色金属价格上涨约40%,输入型通胀压力对推动我国物价走高的影响越来越直接。
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表示,美元贬值引发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相对稳定,那必然加剧中国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广发证券研究员李太勇认为,通胀年内压力不大,预计明年一季度出现温和通胀,但是一旦明年欧美经济体货币投放从银行体系进入实体经济,全球通胀不可避免,中国难免进入被动输入通胀的局面。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表示,三季度以来,美、日、欧的经济复苏势头趋于明朗,估计今年四季度以后全球大宗产品的价格也会随之逐渐走高,这就会对中国明年的物价形成产品影响。在他看来,从今年四季度直至明年全年,物价将可能再现回升势头,尽管生产过剩会强烈压制制造业产品的涨价空间,输入型通胀还是会推动PPI的缓慢上升,尽管非食品价格上涨速度可能会比较慢,但是在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推动下,CPI还是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回升。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