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揽子计划一年:中国经济化“危”为“机”(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一揽子计划一年:中国经济化“危”为“机”(2)
2009年11月10日 08:16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调整结构增活力:

  企业抢抓先机提升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企业抢占市场制高点的必要途径。金融危机下许多传统制造业企业不但牢牢把住了手中的“一亩三分地”,同时还加大了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的投入。

  义乌市安冬电器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仿真壁炉。针对金融危机中订单的减少,公司对传统的燃木壁炉和燃气壁炉进行了创新,研发出一种宽屏燃木颗粒壁炉。“这是生物质能源,属于零碳排放,既符合国家政策也符合国际上的发展趋势。就算美国要收碳关税,也照样能打进美国市场。”董事长朱宏锋自信地说。

  与传统制造业企业相比,科技创新型企业在本次危机中就显得更加游刃有余。一些企业依托研发优势在全球市场调整和资源配置中获得了更多的商机。

  坐落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桑迪亚医药技术(上海)有限责任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在别人的企业四处寻找订单之时,它却在选择合作伙伴。“科研就是企业的生命,没有创新就很难维持生存。公司每年在研发上投入的资金上千万美元,占到所有新投入的近1/2。”董事长王晓川博士说,“依靠公司人才和高端产品的优势,企业成长非常快。今年来主动上门寻求合作的公司明显增多,有时候一天就有5批客人来谈合作,应接不暇。”她说。

  民营企业的生存离不开中央政策的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企业的融资环境。国家连续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众多民营外贸企业也是巨大的“福音”。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民营企业敏锐的政策把握能力和寻找商机的能力是许多其他企业的典范。“它们更善于从政府政策和市场变化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商机和经营模式。”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江苏省民营经济同比增长12.9%,快于全省经济增速1.2个百分点。而在民营经济最为集中的浙江省,到今年9月底,全省在册企业71.7万户,其中民营企业66.9万户;新设内资企业注册资本的98.47%为民营企业所投。

  调研中发现,众多企业家津津乐道的还不是如何克服金融危机,他们考虑的是如何在后危机时代加快发展。

  内需再发力:

  民间投资消费待挖掘

  统计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7.7%。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3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回稳向好的首要原因;消费贡献4个百分点;而受外需萎缩的影响,出口则拖累了中国经济3.6个百分点。

  “外需萎缩在短时间内不会根本改变,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逐步稳定外需的情况下,还要继续牢牢立足于扩大内需。”张其佐说:“中国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表明,以往的出口、投资驱动,已转为投资和消费驱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民间投资和消费能力,仍需要进一步启动。”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继续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力量。截至2008年底,我国共注册中小企业970万户,创造的GDP占全国的60%,税收占50%,提供的就业占80%。今年上半年,四川省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超过2603亿元,增长1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1%以上。在东部,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更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业目前仍然面临不少瓶颈制约,资金难等老问题依然存在,这是制约民间投资的一个原因。”德阳市中小企业局局长黄琦说。德阳市不久前对中小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有14.8%的企业从没在银行贷过款,靠亲朋借贷甚至高利贷维持企业运转,部分企业民间借贷的月息高达5%,公司生存发展艰难。

  黄琦表示:“只有中小企业日子好过了,民间投资才能有效启动;只有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活跃起来,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

  广阔的农村市场存在巨大的内需潜力,但目前启动仍然有限。在甘肃,虽然农村消费增速8年来首次超过城市,但绝对数额还不到城市的1/3。

  在西安市新民街,推着小车卖水果的来晓辉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比以前挣钱多些了,但看病、小孩上学、伺候老人都要用钱,算计这些花销,挣得还是太少,不敢怎么花。“负担还是很重,心里没底!”

  “产业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合理、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民间投资和消费能力;而社保体系尚未完善,教育、住房、医疗等缺乏充分保障,这是老百姓不敢花钱的关键原因。”西安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专家李永泉说,“必须有效破解这些深层次矛盾,让企业负担减轻、老百姓敢花钱,内需才能更上一个新台阶。”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