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提示
突然有一天,仿佛街上的每一个人都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在这个单单靠储蓄不能完成财富聚集的时代,中国的理财市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打开。然而首批投资海外市场的理财产品在金融海啸中“溃不成军”,集合型理财产品在牛市过后表现惨淡,人人想理财却又理财无门。于是,我们所信任的银行理财经理学会绝口不提“潜在回报”……是理财产品的错?理财经理的错?还是我们对于理财产品的信任从最开始就错了?
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访了上海数家银行网点,深入理财产品的设计、销售、交易等环节,调查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理财产品市场。本报自今日起推出的系列报道“看不懂的理财产品”,将为读者揭开理财产品市场喧闹表象下的一个个秘密。
在客户的心目中,理财经理应该是能够为他们解决一切问题的专家,股市、汇市、期市的最新走势和新发理财产品的各种特性全部尽在掌握。
然而现实往往难以让人满意,我们的理财经理要么横下一道买或不买的判断题,要么让云里雾里的我们在不同投资产品间做一道不得不选的选择题。而当我们真正有了理财的烦恼与困惑,遇上的却总是一问三不知的理财经理,这究竟是为什么?
【市场现状】
银行理财产品正在“被复杂”
理财产品越做越复杂,越做越玄乎,金价走高银行扎堆发行挂钩黄金的理财产品,能源涨价银行又推出挂钩能源的理财产品,现在大宗商品被经济学家看好了,银行们又纷纷推出挂钩大宗商品的理财产品。然而打算购买理财产品的消费者却越来越看不懂,所谓的“挂钩”到底怎么个挂法?
某外资银行最近面向市场推出一款挂钩黄金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与该行既往挂钩黄金的理财产品不同,这一次,理财产品潜在收益率一栏并未给出明确的数字,而是一连串复杂的公式。在所列出的两个公式里,一个名为“参与率”的概念与最初、最终金价相联系。最终这款一年期产品的回报率将通过这两个公式和最低回报率0.36%一起,取最大值。这意味着投资者如果要了解潜在收益率究竟几何,必须先弄明白银行所谓的“参与率”和这堆繁复的数学符号背后的涵义。
不满
为何解释不清收益与何挂钩?
直接面向客户为客户理财的理财经理说不出来理财产品的收益究竟与何挂钩,实在让人失望。
理财经理金小姐在被问及某个产品“参与率”的概念时,并没有立即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这是我们产品设计时用到的概念,你知道这是一款保本的理财产品,最低会有0.36%的收益。”
“可是如果不晓得这个参与率,又怎么知道你们这款一年期产品的潜在回报率?不晓得潜在回报率,怎么做投资决定呢?”在记者一再坚持下,金小姐答应弄清楚这个“参与率”的真面目。原来这个所谓的“参与率”是银行的产品设计人员在向供应方购买下此产品时定下的一个参数——60%。至于这个“参与率”与60%之间的关系,理财经理金小姐又说不出了。
不满
为何只是推荐最佳“购买”方案?
记者连日走访多家银行的理财专柜发现,理财经理并不能给出真正的理财建议,而只是在现有的产品序列中做排列组合,为客户做出一个最佳“购买”方案。
一度被潜在收益率问题投诉怕了的理财经理们现在开口必提“投资风险”,同样,“潜在回报”也成为他们最怕被问到的字眼,至于理财产品本身、投资某款理财产品的利与弊,很少有理财经理能说的明白。
“您觉得这产品有投资价值吗?”不少理财经理在被问及这个在投资者看来最需要最直接的购买理由时,常常是兜圈子尽其所能再次把产品介绍一遍,至于投资价值如何,那还得留给客户自己判断。
“银行能卖出收益较低产品,靠的还是中国老百姓对银行的信任多过其他渠道。”理财经理汤先生坦言。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