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周年纲鉴录:经济再平衡的中美选择(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金融危机周年纲鉴录:经济再平衡的中美选择(2)
2009年11月03日 11:12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芭比娃娃的产业链困境

  “若一个发展中经济体的名字从芭比娃娃臀部消失,就能够切实表明它已经不再跟在屁股后面了。例如,日本。”作为世界产业链分工的案例芭比娃娃代工厂的变迁,折射着全球贸易平衡的变化。

  “作为成长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籍华裔,我对芭比的屁股很着迷。因为我的娃娃上有这样的题字:香港制造。”一位已经移民到美国的香港女孩在美国《洛杉矶时报》上表示。

  50年前芭比娃娃诞生时,正处于战后重建阶段的日本盛情邀请她落户。可如今,有“日本制造”字样的芭比娃娃已经成为千金难觅的古董。

  20世纪60年代,早在大部分其它行业纷纷采取外包模式之前,美国玩具巨头美泰和其它玩具制造商就在亚洲开设了工厂。到了80年代,她们的故乡又变了,大部分成为“菲律宾制造”,少量是马来西亚或泰国。

  香港经济腾飞使劳动力成本上升,美泰公司就把生产转移到了劳动力更便宜的地区。自从中国内地开始改革开放,很多香港商人把他们原来的厂房搬到了东莞、佛山。就像千百万种其它产品一样,世界上大多数的芭比娃娃屁股上的名字都是“中国制造”。

  但现在,芭比娃娃的美丽也可能是一种“罪”。2007年8月11日下午,因美泰公司下单的96 .7万件塑胶玩具被检测表漆含铅量超标而全部召回,生产商佛山市利达公司老板、香港商人张树鸿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在自己的工厂三楼仓库内自杀。

  一个在中国制造的芭比娃娃在美国的售价大约是9.9美元,而中国代工厂的劳工所能获取的收益只有少得可怜的35美分,这就是支付在香港及广东两个分厂的1.1万农民工的费用。

  中国的工厂也是整个产业链条中利润最低的一部分。根据洛杉矶时报此前调查的数据,一个售价为9 .9美元的芭比娃娃从中国进口时计价为2美元,其余7 .9美元是美国国内的运输、广告和商家利润等费用,她为美国人创造了数以千计的工作。

  2008年的圣诞节让美泰玩具遭遇了美国40年以来最惨淡的圣诞节,其第四财季净盈利下降达46%,而即将到来的2009年圣诞似乎仍将延续此前的寒冷态势。

  中美“甜蜜时光”难以为继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蓬勃发展,全球迎来了新一轮的产业转移,逐渐形成“资源国-生产国-消费国”的分工模式,这蕴含着物流和资金流的双向平衡。资源国开采原材料,卖给生产国,生产国加工制造后,再转卖给消费国,由此形成货物流;消费国将本币(通常也是国际货币)支付给生产国,后者又用它来偿付原材料的进口,由此形成反向的资金流。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高级策略分析师袁宜认为,这其中,又以中国生产、美国消费最为典型。在上述分工模式中,中国依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消费市场来扩大出口,以此消化过剩产能;同时,中国通过对消费国的贸易顺差不断积累美元储备,用以支付向上游国家的资源采购。由此,中国面临的资源瓶颈和产能过剩这两大困境,在美国经济引领的全球增长发展模式中,得到了破解。

  在中美最甜蜜的时光里,哈佛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用中国和美国的英文单词,发明了“中美国(Chim erica)”。在弗格森的定义中,这个概念主要是指最大消费国(美国)和最大储蓄国(中国)构成的合作关系,以及这个合作关系对全世界经济的影响。

  伴随着循环,在过去的3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全球经济呈现出多方受益,一片繁荣的局面。这段全球性繁荣景象在世界经济史上也是不多见的黄金时期。

  “美好时光”止于2007年。循环链上的主要消费国美国,由于国内地产、金融危机不断恶化,终于演变成为严重的经济

  危机,支撑全球繁荣的美国消费难以为继,于是这场游戏也中断了。

  2008年年底,各国由于循环链的断裂而深受冲击的情况日趋明显。消费国消费需求急跌,经济陷入衰退。制造国出口需求大幅下降,产能出现严重过剩;一些小的经济体,如东欧地区,在经济繁荣期大量举借外债来发展国内产业,此时更是雪上加霜,面临崩溃边缘。

  9月19日,G 20峰会前夕,美国总统奥巴马接受CN N电视台采访时表示,“现在是时候重新平衡全球经济了,”他说,“过去几十年,中国、德国或其它国家卖给我们所需要的一切东西,我们负担了沉重的信用卡债务和房屋净值贷款却没有向他们出口任何东西,我们不能再回到那个时代了。”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