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2%
2009年11月01日 17:09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2%,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高于50%的景气临界点。

  制造业PMI由新订单、生产、存货和产成品库存等12项指数组成。PMI指数高于50%,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

  10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指数总体上依然延续上升态势,升势有所加快。从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产成品库存指数、购进价格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下降,其余各指数均上升,升幅较为明显,多超过1个百分点,尤其以进口指数升幅为最大,达到2.1个百分点。在下降的四个指数当中,产成品库存指数降幅较大,为2.1个百分点,其余指数降幅较小,均在1个百分点以内。

  在20个行业中,只有烟草制品业低于50%,其余19个行业均高于50%,尤其以服装鞋帽制造及皮毛羽绒制品业、食品加工及制造业为最高,达到60%以上。从产品类型看,原材料与能源、中间品、生活消费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均高于50%,并且差别不大,均在55%左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立群分析认为,10月份PMI指数继续走高,反映中国经济在上升通道中继续向上发展。从进口指数的急升来看,国内需求在加快扩大。此外,加工贸易出口未来也将加快增长,这从新出口订单指数持续上升已经提前反映出来。这些情况都预示未来经济增长水平会继续提高,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率将达到9.5%左右。

  新订单指数明显上升。10月新订单指数明显上升,达到58.5%,比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升幅最近四个月首次超过1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20个行业中,只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烟草制品业2个行业低于50%,其余18个行业均高于50%,其中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8个行业达到60%以上。从产品类型来看,原材料与能源、中间品、生活消费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均较高,在55%以上,尤以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最高,达到60%以上。

  进出口订单指数双双上升,尤其以进口指数上升最为明显。10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4.5%,比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20个行业中,有13个行业高于50%,有5个行业达到60%以上。从区域来看,中、西部较高,均达到55%以上。10月进口指数为52.8%,比上月上升2.1个百分点,为去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值。20个行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13个行业高于50%,有三个行业达到60%以上。分产品类型来看,中间品和生活消费品类企业高于50%,原材料与能源、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低于50%。

  生产指数明显上升。10月生产指数为59.3%,比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升幅最近五个月首次超过1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20个行业中,只有烟草制品业低于50%,其余19个行业均高于50%。其中以服装鞋帽制造及皮毛羽绒制品业、食品加工及制造业为首的9个行业高于60%。分产品类型来看,普遍较高,尤其以原材料与能源类企业为最高,达到60%以上。

  产成品库存指数继续回落。10月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3.4%,比上月回落2.6个百分点,最近两月连续回落。分行业来看, 20个行业中,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高于5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位于50%;其余17个行业均低于50%。从产品类型来看,原材料与能源、中间品、生活消费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均低于50%。

  购进价格指数继续回落。10月购进价格指数为56.9%,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最近两月连续回落。分行业来看,20个行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4个行业低于50%,其余16个行业均高于50%。分产品类型来看,生产用制成品类型企业低于50%;原材料与能源、中间品和生活消费品类企业仍然较高,均在50%以上,其中生活消费品类企业达到60%以上。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