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民宅成销售窝点 卖“洋垃圾”月入一两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武汉民宅成销售窝点 卖“洋垃圾”月入一两万
2009年10月28日 10:19 来源:长江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新闻背景

  10月25日,广东省政府决定在陆丰市碣石镇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整治非法经营走私“洋垃圾”旧服装专项行动。

  据陆丰市最近统计,整个碣石地区,共有非法加工经营旧服装店铺803家。陆丰市打私办负责人介绍,这些旧服装主要在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收集,经香港转运越南,之后进入广西,从陆路运到广州,再进入陆丰碣石地区的城乡接合部,经当地群众加工翻新后,贩卖到四川、湖南、河北等地。

  此前外媒报道,“人口庞大的中国俨然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洋垃圾消化市场,国外一直有一些专门向中国出口垃圾的公司,他们是有组织的。英国官员说,那些向中国出口垃圾的公司可以两头拿钱。英国地方政府要向这些垃圾处理公司支付每吨35英镑的费用,而垃圾公司根本不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就装进集装箱,省下了大笔的处理垃圾费用。此外,他们还能从中国进口商那里获得另一笔可观的出口收入”。

  近日,市民文先生向本报反映,武昌黄鹤楼道和汉口积庆里周边有两个“洋垃圾”服装销售窝点,“潜伏”在武汉已有20余年。本报记者暗访一周后发现,这些服装多来自全国“洋垃圾”服装的批发集散地——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这些服装除了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外,很多都满是油污和汗渍,甚至有些还有血渍。店主经过简单清洗、熨烫,以5-200元不等的价格将其卖出去。在流向武汉周边城市的同时,这些廉价而“高档”的“洋垃圾”服装也吸引着很多的中老年人和打工仔。

  “洋垃圾”窝点藏身敬老院

  24日下午,在文先生的指引下,记者来到紧靠长江大桥桥头堡的武昌黄鹤楼道。

  黄鹤楼道3号是武昌“好比家”敬老院的大门,几位老人坐在院子门口拉着家常,院子门口摆放着一个简易的钢筋晾衣架,衣架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衣服。在他们的身后,一家半开着门的仓库门口堆放着一包包还未打开的衣物,仓库内一排排熨烫整齐的衣服悬挂在衣架上。

  “随便看,便宜得很。”记者刚走进敬老院的大门,一名红衣女子就热情地迎了上来。

  “这个你穿了很合身,28元。要不试试?”记者假装看中了件米色的背心,红衣女子马上热情推荐。

  “这些都是旧的,还那么贵?”

  “如果是新的都要200多呢! 里面有成色好的,但是价格相对贵点。” 红衣女子斜了一眼说。

  随后,记者向大仓库走去。刚一进门,一股刺鼻的气味迎面而来,大仓库内已经被“分隔”成几个店铺,一名穿黄色长衫的中年妇女叼着香烟走了过来。

  “20元一件,随便挑。”店家吃力地拎出一个装满旧衣的灰色塑料编织袋,扔在记者面前。

  袋子打开的瞬间,一股刺鼻的气味几乎让人无法呼吸。只见袋子里装满了各种陈旧的服装,不少衣服的领口和袖口处布满了油污和汗渍,满是皱褶。就在记者“挑选”衣物时,一名25岁左右女孩走进店里,还未开口就被刺鼻的气味呛得直打喷嚏,大声咳嗽起来。

  记者发现,在那个大仓库里,大到毛毯、各式男女外套,小到皮鞋、围巾、帽子、文胸应有尽有。不少服装在显眼的位置上都标有日文、韩文或英文,有的标签很明显被人为剪掉。而且,这些衣服只有单件、单款,规格相同的一件也没有。

  记者经过多方打探,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这些服装就是外界俗称的“洋垃圾”服装,由一些不法分子从国外引进到广东后,再分销到武汉,店家重新处理后上架销售。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