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99%企业没做过慈善 将迎“盖茨时代”?——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国99%企业没做过慈善 将迎“盖茨时代”?
2009年10月26日 10:12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陈发树捐出九成个人股份,83亿打造中国最大私募慈善基金

  经过近一年多的筹备和五个月的审批过程之后,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和一个中国最大的私募慈善基金出炉了。

  10月20日,新华都实业集团董事长陈发树在北京宣布,将以个人出资的形式成立“新华都慈善基金”,资金形式全部为有价证券,市值目前为83亿元人民币,占到陈发树个人所持有股份的90%左右。在刚刚出炉的2009年胡润百富榜中,陈发树以250亿元人民币的个人财富位列第15位。

  “新华都慈善基金会成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个人出资的、民间慈善基金,而此前个人出资的慈善基金基本都是几亿元的规模,最大的也不足10亿元人民币。”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唐骏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时表示。

  据透露,该基金致力于打造中国的“盖茨基金”。

  唐骏的新工作

  在“新华都慈善基金”成立新闻发布会上,陈发树依然低调,自始至终不流露任何情绪。这位“主角”的发言不到两分钟,百余字的客套话之后就再不愿对媒体多谈,采访要求依然被谢绝。

  陈发树将出任新华都慈善基金会会长,唐骏将担任执行理事长,全面负责新华都慈善基金会的管理和日常运营。舆论认为,唐骏是陈发树慈善基金的背后推手。

  “其实,陈发树先生一直都在思考自己财富的问题,他不愿意将财富留给下一代,但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捐出去最合适,他并没有很好的想法。”唐骏透露说,他建议陈发树可以借鉴比尔·盖茨的做法,通过成立慈善基金,把资金运作起来,“而不是谁要钱就给谁的方式。”

  据透露,该基金将借鉴“盖茨基金”的运作模式,完全属于公益性质,与新华都集团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并由专门的团队负责管理运作,在独立运行的前提下,也会与宋庆龄基金会、盖茨基金等其他基金会进行合作。

  “盖茨基金的运作模式是比较特殊的,比如要救助某一个患病群体,他们并不是简单地捐钱捐药,而是寻找医疗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发能够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的药物。”中国社科院公共管理与政府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马光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陈发树选择成立慈善基金而不是直接把钱捐给其他慈善基金可以看出,他个人希望把慈善作为一个事业来做。”

  盖茨慈善基金对此回应说,盖茨基金会是开放的,有成熟的投资运营管理经验,愿意提供给新华都慈善基金分享。

  据悉,“新华都慈善基金”的资金形式全部为陈发树个人所持有的流通股股票,包括资金矿业(第二大股东)、青岛啤酒(第三大股东)、云南白药(第二大股东)等等。“基金会投入慈善的资金来自于股票的分红、本金增值的部分,特殊情况下也会通过在二级市场减持的方式来投到慈善基金当中。”唐骏表示,虽然目前没有精确计算,但至少将保证每年投入在慈善领域的资金过亿。

  “根据陈发树先生的个人意愿,新华都慈善基金目前主要侧重于教育领域和关注弱势群体。”唐骏透露说,“陈发树先生出身贫寒,自己只读过四年书,所以他非常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更多的人获得平等教育的机会。”

  99%的企业没有做过慈善

  虽然我国慈善捐赠水平不断增长,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根据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原因,2008年我国慈善捐款总数达到1070亿元人民币,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0.356%,2007年只有可怜的0.09%。而美国2007年慈善捐赠总额为3064亿美元,占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2%。

  与此同时,中国1000万家企业中有过捐赠记录的尚未达10万家,也就是说99%的企业没有履行慈善义务。

  “我觉得慈善是一种文化,个人财富可能是通过勤奋、智慧、机缘来获得,但它最终是来自于社会,是把社会财富归纳到个人手中,通过转移获得的。所以到了一定程度,就应该通过一些方式把来自于社会的财富回归到社会中。”唐骏表示,今后会考虑将自己的财富也注入到新华都慈善基金之中。

  对于目前还相对较低的捐赠比例,唐骏认为还无须责怪。“对于中国的企业家来说,本身拥有财富的时间还非常短,真正的拥有财富最早也就是从1993年邓小平南巡开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拥有财富的时间也就5~10年的时间,比如陈发树拥有财富也就是5年时间。”

  “当一个人拥有财富只有10年的时间,还没有完全感受到财富给他带来的东西,捐赠需要达到一种境界,文化需要沉淀。西方国家从小就会教育小孩子要做慈善,把它当作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现在,中国已经到了应该关注慈善的阶段,中国还存在很多贫困的人群。”唐骏说。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