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经理:A股将现跨年度慢牛行情(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私募基金经理:A股将现跨年度慢牛行情(3)
2009年10月26日 08:46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关于创业板投资:

  创业板普遍定价过高

  李竞华表示,创业板普遍定价过高,所以建议大家先看,不要买。等到调整一段时间后,可以选择部分成长性较好的股票进入。

  七八个月后出现好买点

  “目前的创业板的发行市盈率最高80倍,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要80年才会回本,时间太长。对成熟国家来说,市盈率是8~10倍左右。发展中国家是20倍左右。对创业板来说,即使考虑高成长因素,可以接受的市盈率是40倍。另外,A股每次上到60倍市盈率时,市场的风险都会非常大。按此计算,创业板的较高容忍度也就是80倍左右。所以,如果创业板股票没有业绩支撑的话,很快就会价值回归。”李竞华表示。

  李竞华认为,创业板股票和目前的中小板股票基本差不多。而按中小板的经验,是七八个月之后,才会出现一个较好的买点。

  他同时提醒,流动性是创业板的最大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买着容易,出货未必容易。投资者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风险。同时,创业板股票没有ST阶段,会直接退市。这也是值得投资者特别警惕的。

  “巴菲特不买创业板股票。对于基金来说,最关注的是流动性,创业板的流动性差一些。所以,基金的参与可能性低。这些,都值得投资者深思。”李竞华表示。

  李竞华认为,投资者选择创业板股票要坚持两个标准:一是成长性;一是门槛。

  他说,所谓成长性,就是业绩近几年增长稳定,不会出现较大波动。创业板是上升周期,稳步增长会好一些。

  举例来说,一年利润翻一倍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业绩经过融资以后,翻一倍的可能性较大。比如说探路者的增长比较稳定,没有出现大的波动。所谓的门槛,就是它所做的行业不是谁都可能做的。不可以随便复制。因为门槛决定利润。比如爱尔眼科就是一例。

  他认为,目前,真正有核心高科技竞争力的企业不多。真正高科技企业不能像云南白药和同仁堂一样,一个方子吃几代。要像索尼,不断开发。

  热点问答:调整不会超10%

  黄达兼:上证指数2600点是箱底,站稳3000点就看好,如果未来两个月又回到2600以下怎么办?

  廖黎辉:调整幅度一般不会超过10%,未来两个月不会跌破3000点。如果出现,等于重新回到2600~2700的箱形整理格局,情势就不妙,除非美国出现什么重要事件。

  黄达兼:个人投资者是否也应该关注美国股市?

  廖黎辉:从1996年到2001年之间,中国股市和美国股市的走势相吻合。从1996年到2001年总体是不断上涨的,比如2001年全球股市达到最高点,网络股泡沫达到高峰,我们是2001年6月也达到高点。未来两国经济的紧密度更高。

  看好小规模地产股

  黄达兼:银行股建仓时间?

  廖黎辉:四季度银行股会出现拐点,三季度部分银行业绩已经往上走,而10月出现通胀预期,储蓄搬家可能性较大,这对银行业绩增长有很大帮助。短线看,不建议马上买,但如果当作中长线也可以买。10月本是银行大股东大幅减持月份,但大股东不仅没有卖,还象征性买了2个亿,大股东现在肯定不会坚持,要卖也要等到业绩好转之后,而不是在行情由熊转牛的敏感时间点去卖。

  黄达兼:地产股呢?

  廖黎辉:地产股实际上是“准金融股”。地产公司基本是融资公司,其杠杆作用太大,属于周期性行业,收益和亏损的杠杆特别大,如果行情上涨就会大赚,下跌就带来灭顶之灾。地产的准入门槛比较低。我更看好小规模地产股,其杠杆作用更大,比如金地、保利等,另外对融资需求大的公司也看好。

  现场花絮

  读者“挤爆”本报理财大讲坛

  本报的“一季一堂”理财大讲坛越来越受广大读者追捧。

  昨日下午两点多钟,许多读者就提前入会场,而一些没有领到门票的读者,则在会场门外排起了长队。尽管准备周到的会议主办方,为热情的读者临时增加了许多椅子,但由于来的读者实在太多,许多读者只好临时站在会场门口及走廊做旁听,嘉宾也不得不在保安“护送”下,挤进会场主席台。

  嘉宾离场如“突围”

  几个小时的会议也一晃而过。读者意犹未尽,他们团团围住嘉宾,争相咨询并索要嘉宾的签名和电话。嘉宾廖黎辉靠现场保安的帮助才“突围”离场。

  来自佛山的投资者黄小姐表示,自己8年来是本报周末股市版“量能选股”的忠实读者,廖黎辉先生每次讲的东西,自己都认真做笔记。投资者刘先生认为,本报的理财大现场互动环节设计得非常好,编辑提的问题很敏锐很到位,嘉宾的回答也是很有见地。

  据了解,由于本报理财讲坛注重服务读者,内容精彩实用,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形。上周五,这次讲坛的门票半小时就被抢领一空,以至于许多读者通过各种途径希望能拿到一张讲坛门票。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