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或将长期存在
记者:从数据上看,劳动力转移的经济社会压力的确很大,不过现在随着经济的复苏,我国沿海地区又重现“民工荒”。如何解释这种矛盾现象?“民工荒”只是暂时现象,还是会长期存在?
都阳:所谓“民工荒”是指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劳动力短缺。同时社会又有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存在,因此“民工荒”这是个结构性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扩张和人口结构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社会有价值劳动力比例越来越少,这一求一供落差的加大,会使劳动力短缺成为一个持续存在的社会现象。经济发展经验证明,一旦经济发展越过“刘易斯拐点”——即随着城乡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到一定阶段就不再继续。劳动力不能无限供给,工人工资不断提高,劳动力短缺就会长期存在。这种情况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曾出现过。
劳动力短缺给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倒逼企业加快结构升级。面对“民工荒”,城市要增加新的劳动力供给,再吸引农民工进城,就不得不提高劳动者工资和福利待遇,导致企业用人成本普遍提高。这就逼迫着企业必须用技术成本来代替劳动力,加快结构升级和技术改造的步伐。当然这也符合我们经济发展调结构、惠民生的目标。
李海峥:近期国际经济复苏以及订单上升,使我国沿海地区一些加工制造企业对用工又有了新需求,从企业产生需求到劳动力实现真正就业有个滞后期,于是就形成了“民工荒”。
“民工荒”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几方面,一是农民工返乡后再回来,就意味着增加了成本,而延续着“低成本、低利润”加工模式的企业无法给予理想的工资待遇时,许多农民工选择留下;二是随着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民工荒”会持续多久取决于国外需求的多少,以及农民工工资待遇的增长程度,过去那种严重依赖廉价劳动力的制造业低端发展模式不能成为持续的经济增长点。预计未来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沿海流动的数量会逐渐减少。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