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矛盾纠结如何解?专家称或将长期存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民工荒”矛盾纠结如何解?专家称或将长期存在
2009年10月18日 14:55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从金融危机前的“民工荒”到金融危机时的“订单荒”,到如今“民工荒”又重袭东南沿海。人们为农民工失业心忧,也为“民工荒”发愁。也许在中国未来几十年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农民工就业都将成为牵动中国经济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主持人:本报记者温源嘉宾:全国人大财经委

  副主任贺铿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主任都阳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海峥

  人口转移的两难

  记者: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带规律性的趋势,其显著特点就是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对于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它的艰巨性和社会影响力无疑更加突出。我想知道,困难在哪里?

  贺铿:我国正处在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时期,农村人口也在加速向非农领域转移。按“十一五”规划要求,在2050年我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一般来说,中等发达国家有一个重要指标,那就是农村人口低于全部人口的20%。这就意味着在未来40多年中,我国平均每年需要由农村向城镇转移1400万人口。因此,我们将面临巨大的人力资本提升和适应非农就业的任务。

  我国人口转移面临两大困难:一是要转移的人口总体素质不高,基本上没有非农就业的技能;二是我国正处在信息化的快速技术进步时代,劳动密集型生产部门会不断减少,经济增长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不可能同步增加,因而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将很难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

  李海峥: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农村人向城市转移,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对于提高我国劳动力素质、增加人力资本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转移规模巨大,因而国际社会也非常关注。应该看到,劳动力从农村逐渐向城市集聚,城市经济发展也提供了相应的需求,这是一种双向选择,是经济自发推动的。这虽然不是政府行为,而是市场作用的结果,但政府在制定社会发展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过程中的导向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