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解读中国股市:机构提早布局 A股掘金正当时(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业内解读中国股市:机构提早布局 A股掘金正当时(2)
2009年10月17日 08:53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看好明年提早布局

  主持人:在这些合力的作用下,四季度行情会怎样演变呢?各位对投资者的操作有什么建议?

  陈光明:从H股和A股的比价关系看,目前也到了一个历史最低的水平,这对于一些大蓝筹还是有支撑的,所以我们认为9月后市场将区间震荡,创新高和新低的可能性都不是很大。区间波动的范围可能在2600、2700点到3500点之间。我们的建议是保持仓位,灵活操作,仓位基本上在50%-70%比较合适。四季度一般来讲是收钱的时候,机构在这个时候不大会轻易操作,所以我们对市场不过分乐观,也不过分悲观,但2010年上半年还是值得看好的,一方面数据会比较好看,另一方面融资大潮过后,资金面也相对宽裕一些,所以四季度如果下跌的幅度大了,反而是布局明年的绝佳时机。

  陈家琳:说老实话,对市场的短期走势进行判断一直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抓住影响市场中期走势的主要矛盾,即宏观面、业绩增长前景、估值水平、刺激因素等,我们认为市场仍将保持强势。3000点只是个心理关口,不必过于在意。而从估值水平看,目前沪深300指数在2010年18倍市盈率的水平上交易;该水平已低于该指数的历史平均值(约20倍)。估值处于历史平均水平之下时市场形成阶段性头部会是小概率事件。考虑到明年较为确定的盈利增长,我们预计市场在明年上半年有机会将市盈率扩大至21-22倍。这意味着大盘在未来9个月有15%-18%左右的潜在上涨空间。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还会有反复。

  陈东:市场对于2010年的盈利增长,还存在一定争论,明年经济前景并不清晰,导致2010年盈利增长也存在不确定性,目前看利润还难以对市场形成超预期的推动,我们认为A股近期还处于震荡格局中,预计四季度市场运行的核心区间可能落在2700—3300点。目前经济处于换档期,前期过高的预期导致宏观投资的效果衰减,流动性洪峰过后市场估值变化将趋于平稳,在曲折复苏期成长性投资正当其时。

  地产争议多 掘金主题投资

  主持人:对于前期的热点金融、地产、消费,以及当前的一些主题投资和重组类股,哪些更有投资机会?

  陈光明:从行业领域来看,对地产还是有些担忧,因为当前高企的房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而城市化进程是我们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缺少了这一动力,经济增长也会被拖后腿。当然这也不代表房地产没有机会,房地产股还是有安全边际的。我们对内需相关的行业是持续看好的,比如金融、家电、食品饮料、服务类等。

  陈家琳:我们关注银行、保险、汽车、高端消费、钢铁等行业。既然对经济的持续复苏充满信心,那估值合理的银行股(已考虑了潜在的再融资导致的摊薄)是不错的选择。保险股将受益于保费收入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的优良商业环境,并且是对抗通胀、加息的首选标的。汽车企业的盈利水平具有相当的持续性,汽车股唯一的弱点是基于市净率的估值水平已接近合理区间的上限。

  我觉得高端消费是个长线故事,政策导向逐渐转向消费后,其中的龙头企业会受益良多。钢铁行业的盈利水平在三季度出现井喷之后,在四季度随着钢价的回调重又回归合理净资产收益率之下。

  此外,目前分歧最大的行业是房地产。我们是站在偏谨慎的一方。已高高在上的房产价格会极大地抑制部分刚性需求的释放。而最近数月急剧升温的房地产投资又让我们嗅到了明年上半年潜在价格战的火药味。

  除了上述行业策略之外,在主题投资方面,我们关注节能减排和上海本地股这两个持续性较强的板块。

  A股市场在三季度历经喧嚣后,处于政策刺激到经济复苏间的换档期。在资金相对充裕和企业盈利逐步恢复的情况下,投资的最佳时节是否已经到来?投资者该怎样布局明年?本期北京圆桌邀请了东方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陈光明、私募翘楚世诚投资执行董事兼投资研究部负责人陈家琳、国金证券研究所执行总经理陈东。

  嘉 宾:东方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 陈光明

  世诚投资执行董事兼投资研究部负责人 陈家琳

  国金证券研究所执行总经理 陈东

  主持人:中国证券报记者 朱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