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60年发展回眸:挺起中国经济的脊梁(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国企业60年发展回眸:挺起中国经济的脊梁(2)
2009年09月29日 05:38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改革发展焕新颜 

  1985年,日本一位经济学家在对中日企业作对比后断言:中国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企业。这个结论或许不够客观,但足以提醒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去重新审视当时企业存在的问题。

  企业是什么?是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组织,是随时根据市场变化作出理性反应的竞争主体。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工厂,虽然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的确离“现代企业”太远太远。

  要让企业变成真正的企业!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经历利改税、承包制种种探索,直到1993年中央提出“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改革之路。

  中国的国有企业,开始悄悄地“改名换姓”——企业大门上最抢眼的“招牌”,不再是“××厂”、“××总厂”,而是变成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与之相伴随,企业领导班子中有了不少新的职务:“总经理”、“董事长”、“董事局主席”、“外部董事”、“监事”。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如今的大部分国有企业已改制为多元股东持股的公司制企业。到2008年底,中央企业中公司制企业所占比重已接近70%,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先后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5万亿央企国有资产中的80%集中在上市公司。

  改革激发着企业的活力。

  更强的竞争力——1978年,全国国营企业的存款和财政存款之和只有1089.9亿元。如今,135户中央企业一个月的利润总和就能接近1000亿元。2007年,有19家中央企业的利润超过百亿元。   

  更灵活的运行机制——国有企业普遍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全员竞争上岗,“管理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机制全面建立。  

  更加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走出去”,仅今年上半年,就有中石油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份、中国五矿收购澳大利亚OZ矿业公司等大型跨国并购事件。在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过程中,国有企业正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大展身手。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