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价上调遇难题 专家:保证水改公平要公开透明(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水价上调遇难题 专家:保证水改公平要公开透明(4)
2009年09月11日 10:26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水价调整:

  自来水公司未真正受益

  今年4月27日,上海在水价听证会上公布了官方数据,2008年上海自来水企业主营业务利润-4.18亿元,净利润-2.65亿元。排水企业主营业务利润-1.95亿元,净利润-1.95亿元。

  1998年,《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发布,明确我国城市供水价格由供水成本、费用、税金和利润构成,企业平均净资产利润率为8%~10%。“但长期以来,我国的供水服务基本处于‘福利’价格水平,水价一直低于运营成本所需。”傅涛说。

  “大多数城市供水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不好,账面亏损,但企业经营和福利却较高。”对此问题,傅涛在媒体发表文章指出,一方面是供水企业通过加速折旧,尤其是占供水资产50%的管网的加速折旧,得到充裕的自有现金,其中一部分用于主业相关设施维护建设,其他则用于支付各种费用。加速折旧使成本增加,一定程度造成账面亏损。另一方面,一些成本通过协议形式合法转移进入副业公司,大部分主业企业得到副业的补贴,企业通过财务管理,进行合法的主副业相互调节。这些转移一定程度是由于没有形成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所造成的恶性循环。

  然而,清华大学的一份调研报告称,上海水价调整的很大部分并没有令自来水公司得到真正的收益,绝大部分资金都用于了补贴原水工程。

  赵旭对此解释,“投资原水设施和远距离调水成本非常高,不可能按全成本卖给水厂。比如不会把南水北调的总成本算成每吨的水价跟水厂要,国家会补贴一部分。还有,水利工程可能有别的受益者,比如有防洪、灌溉农田功能等,成本就要分摊,比较复杂。但总的来说,原水价格不可能覆盖全部原水成本。”

  洋水务进入:

  未实质影响水价

  一方面是垄断领域引入市场竞争,给中国供水市场带来技术、资金、管理经验;另一方面,资产溢价收购的现象多次出现,又被公众认作是水价上涨的罪魁祸首。

  “大批的社会资本涌入城市供水行业,纯国有运营的企业在逐步减少,社会企业的比重在逐步增加,社会企业运营将成为今后的主导模式。”傅涛认为。

  “外资并购对城市供水价格未产生实质影响”,傅涛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对36个核心城市2002年以后的城市水价比较后发现,在有社会企业进入的16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后来调高了水价,占比68.8%。在没有社会企业进入的20个城市中,有18个城市调高了水价,所占比例为90%。如此来看,社会企业的进入并不是地方水价上涨的必然原因。

  赵旭则阐述了一个原因,“某些地方政府在引入外资或民企的同时取消了财政补贴,导致水价上涨。不能说问题出在外资和民企上。在必须新增投资的情况下,如扩大和更新管网,为改善水质而进行技术改造等,政府不提供相应补贴,水价当然也要上涨。”

  “溢价是争论比较多的,花很多钱购买自来水公司的股权,是否会导致水价上涨,主要看导致溢价的合约是什么,溢价是什么性质的。”赵旭强调,“这个也要公开。”

  而与外资企业相比,同样属于社会企业的民营企业,却有着夹缝中生存的尴尬。国内首个中标国际水务工程大单的北京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针对“水价暴利”一说进行反驳,认为供水行业运营周期长,要运营5年左右才能慢慢回本。毛利率高并不意味着赚的多,目前行业平均亏损已是共识。对此,赵旭也表示,他所了解到的一些民营企业,基本上是“保本”。徐方清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