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0强:何日跨出大而不强的怪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国500强:何日跨出大而不强的怪圈
2009年09月11日 08:0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有人说,经过60年的努力,中国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已经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大而不强的问题却从未远去”。好像“攒鸡毛凑掸子”,很多鸡毛凑一块儿还是鸡毛,变不成钢铁,“大”不等于“强”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不久前,风景如画的杭州因一场盛况空前的大会备受关注。一年一度的“中国企业500强”在这里发布。500强龙头企业的霸气弥漫在杭州上空。

  利润首超美国的“500大”

  中国企业前10强的分别是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工行、中国移动、建行、人保、中行、农行、中化集团。数据显示,中国企业500强在世界500强中的占比继续提升,入围世界500强的数量已超过英国,达到创纪录的34家,实现“超英”。而就利润而言,中国500强以净利润1706亿美元,成功超越净利润989亿美元的美国500强700多亿美元,整体绩效已居世界最高水平。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中国500强企业与世界500强的差距正在缩小,值得庆贺。但是,这利润的“含金量”却不够高。有意思的是熏当人们渴望已久的“赶超”真的到来时,外界并没有因此而兴奋欢呼,取而代之的是冷静理性的分析。对此《人民时评》——500强不能总是“大老粗”。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会上直截了当地说,今天评的500强,实际上还是500大,企业不仅要做大,更重要的还是要做强,强而不大,不至于垮,大而不强,迟早要垮。

  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全球常务副总裁熊晓鸽指出,美国前10位最赚钱的企业,5家属IT,两家属能源,其他分别属零售,日化和医药,美国民营企业则是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下成长;中国最赚钱的10家企业中,6家属银行,3家属能源,1家属通信。高新技术企业、新兴能源企业偏少,国际品牌、跨国集团更少。不少500强企业的经营绩效凭借的多是资源红利和政策红利,而不是管理红利与技术红利。这并不正常,银行利润最高,说明企业使用资本的成本很高。还有人指出,中国500强企业中只有220家涉及海外业务,国际化程度在三成以下的企业占86%。中国大多数企业依然以低成本优势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此外,8年来,500强的前10名始终被“国字号”垄断巨头盘踞。这次的500强榜单中,位列前35位的都是国企,民营企业寥若晨星。当前很多中国企业的强依然是依赖于资源和制造业优势,而不是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中国企业还迫切需要在自主创新、技术竞争力提升、商业模式创新和品牌运作等层面下工夫。

  绩效指标“首超美国”未必就可以证明中国500强真的比人家“强”。作为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企业所受的冲击远远大于我们。数据显示,中国500强的净利润较上年下降了12.4%,而美国500强较上年大幅缩水84.67%,创下最糟糕的纪录。这样看来,原来不是我们“进步”了,而是在大家都退步的情况下,人家退得更多而已。

  就如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王基铭所说的那样,这不能说明中国企业500强的综合竞争力有了实质性的提高,而是中国企业的政策环境、国内市场环境比较好。所以对于中国企业500强今年实现的“超英赶美”,应该多一些冷静,甚至是多一些忧虑。

  然而从另一角度乐观地看,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企业其实同样需要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在同样的困难时期,中国企业500强依旧能够实现净利润1706亿美元,接近美国企业500强利润的两倍,其中功绩,也不应全盘抹杀。

  到底如何做大又做强

  作为500强企业的掌门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树清也说:“我们具有特殊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还是很少的,特别是有自身产品优势、品牌优势、技术优势的企业更少。如果创新能力不强,发展的后劲就不会强。

  建设世界一流的企业,我们还面临很艰巨的任务。”中国500大必须做强,变成真正的“中国500强”。面对一切危机就更加不会“落后”。企业做强与做大一样,有两个目的,一是打败别人、生存下去,另一个就是赚钱。赚钱与生存,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推动力量,它是市场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从这种市场逻辑出发,我们就可以理解企业的市场行为,也可以预见企业的未来之路。资本主义企业,随着“工业革命”,就开始开拓“世界市场”,从而成为跨国公司了。进入那些尚处于手工业阶段的地区,资本主义企业可以获得原料、市场和超额利润。世界上哪里利润高,资本就流向哪里。

  咨询企业埃森哲大中华区主席李纲说,一些中国高管的情绪令人忧虑,流露出自满,认为西方管理经验不适合中国,只顾眼前。还有一种是自信,认真吸取金融危机教训,寻找长远机会,进而参加游戏规则的制订。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