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转眼即至。一年前的这一天,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产,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金融危机并向全球扩展。一个月后,金融危机转而冲击全球实体经济,造成了本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第一次大幅放缓……
随即,从美欧日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失业大军不断壮大,贫困现象加剧。一些国家甚至出现社会危机,导致30多个国家出现游行、骚乱、政权更迭……类似“美国人拖垮了全世界”和“全世界都被美国‘挟持’了”等愤怒言辞不绝于耳。
一年后的眼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央行研究生部博士生导师吴念鲁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中国银行澳大利亚分行董事、中国开放论坛理事王元龙也告诉本刊记者,无论从世界范围还是从中国来看,现在都出现了一些经济好转的苗头,“应该说,目前正处于U型的底部,是比较缓的阶段。”
8月6日,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克里斯蒂娜·罗默也强调,在经济刺激方案以及财政部和美联储稳定金融市场和住房市场等行动的共同作用下,美国经济下滑趋势已经明显放缓,“在今年底和明年初,经济刺激方案的效果将更加明显。”
“但是,这并不能说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问题都没有了。”现在,吴念鲁更关心的是,“各国的大规模信贷资金是否得到了有效落实?实体经济是否真正好转?就业和消费两大复苏关键指标是否回升?都还有待观察。”
不过,无论如何批评当前发达国家领导人在应对危机上的迟疑和缺憾,王元龙认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G20三次聚首,表明了各国同心协力应对危机的决心。”比较过去应对危机的历史经验,吴念鲁指出这种“同舟共济”的难得,“任何一个国家的‘落井下石’,都会对应对金融危机带来极大的创伤。因此,大国领导人都意识到了要共同采取措施,而且措施力度也前所未有,包括国际金融组织。”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这场危机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已经显现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美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肖炼,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分析说,“全球的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和外交格局正在因此重新洗牌”,多极化的格局已经从政治向经济、社会、文化诸领域全面蔓延和深化。
“每个国家都处在重要的十字路口。是否能够将危机转化为伟大的历史机遇,将决定未来各国相对实力之兴衰。”为此,知名金融学者、太平洋研究院院长向松祚为《瞭望》新闻周刊分析说,金融危机一年来的种种现实已经表明,“人心思变、世界思变,潮流不可挡,中国需要抓住机遇,因势利导。”
追逐“隧道微光”
如何复苏?如何率先复苏?正在成为当前世界大国竞争的新焦点。原因很简单,谁抓住这个先机,谁就可能占领未来全球政治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因此,“隧道微光”和“绿芽”一时成为市场舆论的中心话题。
7月31日,在“风暴中心”,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此前几个季度修正后的GDP增长数据,从2008年第二季度至今年第一季度分别为1.5%、负2.7%、负5.4%和负6.4%。同时,美商务部还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实际GDP的增长数据为负1%,可以看出美国经济开始呈现V型反转迹象。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