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涪陵9月6日电(记者 郭虹)黄澄澄的龙眼(又称“桂圆”)挂满了绿叶葱郁的枝头,大串大串的果实压弯了密密细细的枝桠。今天,重庆市涪陵区的三峡移民举办“魅力涪陵—三峡库区龙眼文化节”,请八方来客品味长江百年龙眼、领略南沱移民风情,以此庆贺大丰收。
白日里阳光明媚,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的村民们早早的把自家地里的龙眼采摘下来,在家门口扎捆摆摊。不一会儿,沿路的一条街上满是卖龙眼的小摊,空气中散发着清新的树叶味道和微甜的果味。记者和游人穿行其间,忍不住被满眼的美味果实吸引,驻足品尝购买。
据史料记载,龙眼在重庆涪陵区已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清朝嘉庆至道光年间,有邑人徐帮道在外做官,从福建带回龙眼苗五株,种于世居的涪陵陈家坝彭家院子(现南沱镇睦和村),当时成活了三株。之后,通过实生繁殖,涪陵龙眼的种植规模和区域不断扩大。据1951年调查,全区有龙眼树5696株,1952年产量达到50万公斤。而几经岁月变迁,涪陵龙眼也经历了几度兴衰。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三峡工程的修建将淹没大批涪陵龙眼大树。为保护和开发涪陵龙眼这一特有的果树资源,同时促进三峡库区农村移民生产安置,涪陵区先后在国家科技部、市、区科委立项开展龙眼优良品种选育及资源开发。2007年,涪陵区历经10余年选育的“涪陵黄壳龙眼”正式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成为重庆市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方优良龙眼品种。
如今,涪陵区已建成龙眼基地5000余亩,今年产量将达到200万公斤、产值约1500万元,龙眼产业在增加果农收入、绿化美化库区、促进移民安置安稳致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涪陵区副区长黄华今天称,涪陵区委、区政府已将龙眼产业纳入全区近期及中远期农业农村经济骨干产业发展规划,最终将该区龙眼种植规模发展到3万亩。届时,全区可年产优质龙眼1.5万吨以上,年产值可达9000万元以上,真正将龙眼产业发展成为沿江农民、特别是移民增收致富的一大特色产业,将涪陵长江两岸建成一条四季常绿的风景长廊,构筑一道扮靓三峡库周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