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评
“造血”慢“失血”快股市政策亟待“微调”
A股怎么了?对于问题的症结,其实大家都看得明白。古谚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A股在2009年多次超预期的“表演”,背后的推力正是来自于“水”。开春,经济复苏前景仍是混沌未解,上市公司业绩不佳,但宽松政策带来如大坝放水式的流动性涌入股市、楼市,催生了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扬。
如今,倒了个个儿。经济复苏已上轨道,上市公司盈利环比逐步增加,但是股价却是跌跌不休。刚刚收官的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上市公司二季净利环比增36.1%,沪深300成分股动态估值也下滑到了20倍,但市场跌势不止。为何?相对于基本面的缓步向好而言,“水”的流向变了,而且变化得更快。
虽然A股在不断走向成熟,但一个19年的年轻市场,“政策市”和“资金市”的痕迹依然深重。导致近期股市跌跌不休的直接动因,一是市场对货币政策“微调”效果的担心,二是层出不穷的IPO和再融资带来的“失血效应”。
法有明文,信贷资金不得入市炒股,但显然两者之间还是有“暗渠”相通。短期票据集中到期、8月新增信贷萎缩至3000亿元、监管部门严查信贷资金流向……这些难免对A股产生间接冲击。而直接冲击则来自IPO和再融资的“疯狂”,中冶、万科、招行、浦发……动辄就是百亿级的“圈钱”游戏上演,难免让A股“失血”过度。货币政策“松”“紧”如何,主要目标还是盯准CPI,极少为股市之涨跌而变化。而对于股市政策,笔者认为“适度微调”的时机已经到了。
8月14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当前的市场运行反映了经济企稳回升的预期,股市的走势与经济基本面的情况基本吻合,当日上证指数收报3046.97点。2周之后,在经济基本面保持平稳的情况下,A股已经不见了400点,也许短期会更多。显然,这并不正常。
2800点之上,作为新股发行改革首单,桂林三金重启了IPO。市场有承接,投资者也欢迎。不过,新股发行改革虽然提高了散户中签率,但是高市盈率发行、上市爆炒的遗弊依然未变。“面多加水,水多加面”,根据旧的管理逻辑,管理层加大了新股供应,新股批量上市,同时中冶这样的大型IPO也出现了。当然,效果是明显的,新股的炒作热潮降温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二级市场的失血效应开始凸显。于是,管理层又加大了“水”的供应,大批量的放行股票基金特别是指数基金。但问题是,从申购到建仓,新基金“托市”的时间周期“滞后”,调控带来的更多是心理预期而非实际效果。实践也证明,这一方法已经失效。
市场有其运行规律,过度的炒作不利于其发展,管理层适时的调控是必然的。但是当前,必须清醒地看到,股市人气大挫,趋势一旦形成,改变起来很难。当前,经济复苏依然处在复杂期,股市持续稳步向好,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的消费动力,而放任当前的下跌,不仅仅未来融资功能可能再度受限,而且对于内需也是一种潜在的伤害。
笔者认为,对于IPO发行的节奏,管理层应有更妥善的安排,对于创业板、国际板等板块的设立时间和融资规模安排,也应让投资者有更为明朗的预期。光靠批量发行基金为股市“输血”,这条路恐怕暂时走不通了。(贾肖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