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通缩不仅要依据物价水平来判断,还应结合分析其他因素,如货币供应量是否持续减少、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否大幅下滑和负增长。从M2各月的情况看,M2是逐月增长的;再从GDP的情况看,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1%,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说明GDP是趋增的。因此,M2和GDP的表现,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近期我国经济运行中尽管存在通缩的可能,如CPI可能还会负增长一段时间,但在政府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拉动经济增长的情形下,通缩的可能尚不足以变为现实。反而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各项刺激政策作用下,货币供应量大幅增长,1-7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73万亿元,同比多增4.89万亿元,特别是近段时间楼市与股市价格的上扬,让人不能不产生是否会出现通胀的联想。
通缩是近忧
宏观经济健康运行,既需要避免通缩亦需要避免通胀。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反通缩,实现全年8%的预定经济增长目标,仍是我国近期宏观经济调控中的第一要务。
从国内来讲,要看到我国宏观经济中仍然面临需求不足的现实。在上半年的经济增长中,贡献最大的当属投资,其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第二位的是最终消费,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而国外需求,对GDP增长的拉动为负2.9个百分点。这可以看得出来,拉动GDP增长的三大需求并不是相对均衡的,以投资拉动GDP固然能够在短时间立竿见影,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消费启动作为对接,没有外需的增长作为出口,这种拉动就不可能持续下去,还可能造成产能的进一步过剩,降低投资效率,加大财政风险。
从国际上看,要看到发达国家的经济尚无实质性复苏。在世界经济比重中,发达国家占有绝对的优势,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相当程度上就是取决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而这些国家,又是我国重要的贸易对象,对他们的出口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但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美、日和欧元区经济今年分别下降2.8%、6.2%和4.2%,它们经济不景气,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对外贸易,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中美、中日和中欧双边贸易总值分别下降16.6%、23.1%和20.9%。倘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近期仍然萎靡不振,在低位徘徊,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将不会有很大起色,由此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增长的恢复速度。
因此,为了保增长,一段时期内仍有必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内需中的消费需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开拓外需市场,内需与外需只有均衡发展,才能有利于尽快摆脱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
通胀是远虑
从近期宏观经济形势看,短期内我国不会出现通胀,但确实存在通胀压力,至于通胀预期会不会变成现实,需密切注意以下几个因素的走势。
-要注意农产品价格。今年上半年,我国粮食价格累计涨幅达4.9%。以历史经验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的多次通货膨胀,其中一个明显特征是通胀与粮价上涨如影随形。1985 年、1988 ~1989 年、1993~1995年三次较严重的通胀,无不与当时粮价大幅上涨有关。粮价是CPI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上涨直接抬高了CPI。在2007年CPI涨幅构成中,食品类价格上涨的贡献度达到85%左右。而且,农产品是重要的初级产品,其价格上涨也会引起相关产品的价格上升。更为重要的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尤其是粮价上涨,会给人们带来很深的物价上涨感受,从而加重通胀预期。
-要注意国际工业初级产品价格。我国已成为诸如石油、铁矿石等重要工业初级产品的进口大国。尽管国际油价在去年因金融危机大幅跳水,但今年以来,油价不断在震荡中攀升,从年初每桶40美元涨到现在的70美元左右,未来虽有下探的可能,但趋涨几成定局;我国铁矿石一半依靠进口,但铁矿石的定价权掌握在他人手中,今年以来,铁矿石价格也在趋涨,直接会带动钢材价格及其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国际工业初级产品价格上涨,都会通过进口这一渠道对国内形成通胀压力。需要指出的是,我国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的通胀,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际工业初级产品价格过快上涨所致,从而形成输入型通胀。
-要注意资产价格。近期,我国资产价格涨幅比较明显。今年以来,沪指与深证成指涨幅显著,其涨幅在世界各股市中居前列;同时,我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去年的低迷后,今年也开始逐步回暖,“新地王”不断出现,楼价重回历史最高点。一般而言,股市与房地产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其价格快速上涨,往往预示着未来有出现通胀的可能,如在我国2008年发生通胀之前,都经历了股市与房地产市场的暴涨。因此,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必须关注资产价格的涨幅,防止其快速上涨所带来的通胀预期。
-要注意美元走势。这次世界性经济衰退的根源是美国的金融危机,为了摆脱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危机,美国实行了非常规的财政货币政策,其范围、规模与力度是历史上所罕见的。其所采取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导致赤字大增、债台高筑,造成美元走贬。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支配地位,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主要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基本是以美元计价,因此,美元贬值,相应也就推动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我国是这些大宗商品的消费大国,由此就很容易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形成输入型通胀。尽管人民币升值可以缓解一部分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但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却导致大量热钱涌入,造成流动性过剩,反而又形成通胀压力。
一般来讲,经济增长往往会带动物价水平的上升,经济增长越快,发生通胀的概率也就越大。所以,在今年余下的时间里需根据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尤其是针对输入型通胀压力应未雨绸缪,采取相应措施,释放通胀压力,降低通胀预期。鉴于输入型通胀的影响愈来愈大,因此从战略和长远角度,以我国经济实力为后盾,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将有助于抑制通胀压力。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 张德勇)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