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启70天:定价更趋市场化 结构性泡沫仍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IPO重启70天:定价更趋市场化 结构性泡沫仍存
2009年08月28日 08:58 来源:证券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小散户“一签难求”、机构凭资金优势获取超额利润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打包上市”可以让新股更加理性的定价,让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解除市场的“稀缺性心理”;

  监管部门应该继续加大对新股违规炒作的打击力度,而普通投资者也应减少盲目追高

  以6月19日桂林三金获得证监会批文为起点,截至8月28日,新的发行制度下的新股发行工作已经运行了70天。

  综观新发行的20家公司(不包括已经过会的奥飞动漫、罗莱家纺和信立泰)的股票市盈率、中签率等一系列情况,我们不难发现,新股发行在一级市场分配上总体有利于散户。但同时,新股定价在进一步迈向市场化的同时,尚难言尽善尽美,结构性泡沫仍存。可以说,深化新股发行机制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打破“资金为王”

  散户投资者中签率大幅提高

  一级市场的无风险收益以及和二级市场的巨大利差一直为公众诟病。不过,随着新的发行制度的开启,中小散户“一签难求”、机构凭资金优势获取超额利润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从新的发行体制下的新股中签率来看,我们不难发现,20家公司的网上中签率确实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达到0.383%,其中,中国建筑的网上中签率更是高达2.825%。这也创出了2006年10月工商银行发行后新股网上中签率的新高。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中国建筑的发行启动了回拨机制,将12亿股股票从网上回拨至网下。回拨机制实施后,网下网上各发行60亿股,网上最终中签率为2.83%,网下配售比例为2.61%。

  “这应该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成效的一个表现。”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说,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体现了几个原则,如向中小投资者倾斜,网上网下配售资金的限制,更多的照顾了网上的情况。“机构投资者只是其一,对网下更多的发行进行了纠正。”

  “中国建筑出现网上中签率首超网下的现象,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新体制对网上申购设置上限、并且要求机构只能选择网上或网下一种方式申购的规定,令多数机构投资者不得不选择参与网下发行,从而避免了机构投资者与散户投资者互相争利的局面,打破资金为王的铁律,充分实现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初衷。”北京一券商投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中国建筑网上中签率超过网下中签率使得新股发行的双向回拨体制得以实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初见成效。”

  “优化网上发行机制,将网下网上申购参与对象分开,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上限等,应该说都是进步。”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过他同时提出,多年来中小投资者很难在一级市场买到股票,只能通过二级市场购买,这对他们来讲很不公平,最好的办法是让机构投资者只能通过网上申购,而网下申购的份额全部留给中小投资者。

  “在股票稀缺的情况下,是否可以搞‘均股制’,这样对中小投资者来讲,就可以拿到一级市场的价格。”

  连续两周“打包上市”

  遏制首日爆炒

  继上周五新世纪、光讯科技、博深工具和天润曲轴四只股票在深交所同一天挂牌之后,亚太股份、世联地产、保龄宝、奇正藏药也将于今日在中小板亮相。

  尽管这几只新股均属于中小板成员,算不上是什么“重量级”,但连续两个星期都有4只新股在同一天挂牌交易,这在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史上实属罕见。

  上一次见到这样的情景应该还是在2006年8月23日,当天远光软件、华峰氨纶、东华合创和瑞泰科技等4只新股同时上市,刷新了全流通之后新股同时上市家数的纪录。当时,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中小板新股频频“打包”发行是汲取了“全流通IPO首单”中工国际上市暴涨暴跌的教训,体现了深交所通过批量提供新股来抑制市场炒新热情的一片苦心。

  而从上周五发行的4只新股首日运行情况来看,它们的表现也确实都是中规中矩,全天走势波澜不惊,涨幅均未超过100%。光迅科技收市涨86.19%,报29.79元;新世纪涨61.40%,报36.80元;天润曲轴涨42.14%,报19.90元;博深工具涨42%,报16.33元。而四新股换手率均超70%。

  对此,李大霄表示,“打包上市”可以让新股更加理性的定价,让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解除市场的“稀缺性心理”。

  “考虑到IPO重启以来新股上市首日遭爆炒的现象仍然存在,此次中小板新股‘打包’规模再次扩大,不排除管理层存有借此警示盲目炒新的意图。”国内一大型券商高层人士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