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预期增强价格如何监管? 应加强信息公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通胀预期增强价格如何监管? 应加强信息公开
2009年08月28日 02:08 来源:CCTV《新闻1+1》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董倩(主持人):

  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今天我们关注的是国家发改委针对目前社会通胀预期增强所做出的一个反应。

  解说:

  农业部发布的市场监测数据显示,8月上旬,全国猪肉价格为每公斤15.4元,为连续十周上涨。

  记者:

  稻谷的期货价值的走势图,我们来看,8月17号江苏的稻谷的价格升高到了每吨2154块。

  解说:

  昨天北京新发地市场鸡蛋价格达到今年新高,今天大连玉米期货再度爆发,期货价格再创新高。进入8月,全国农产品价格出现了普涨,正当人们担心新一轮的价格通胀会出现的时候,国家发改委在今天发布的最新通知中做出了自己的判断。认为最近一段时间少数商品价格的上涨,与信贷高速增长、股市房市迅速回升等等因素叠加,所以社会通胀预期有所增强。这则通知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监管,努力稳定重要商品价格,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要,为建国60年庆典营造和谐稳定的价格环境。为此,通知还特别强调,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要正确认识当前价格形势,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价格监测预警,还要严格控制以补偿供水成本为由,集中上调自来水价格。加强景点门票价格监管,不得在国庆前集中上调门票价格。事实上,这轮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也吸引了其它部门的注意。本周二,从全国人大传来消息,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云龙在做工作报告时建议,加强宏观调控,有效防止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他还建议,做好适时推出生猪期货交易的准备,探索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确,如何定价,用什么措施保障价格的稳定,对于我们的政府都是一道长久的考验。

  主持人:

  王教授,今天一天国家发改委告诉我们公众两条消息,第一条要求各地实施要切实加强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管,这是监管。另外一条消息是,近期肉蛋价格上涨不会导致明显的通货膨胀。当两条信息如此密集的发布出来的时候,您从中看到的是什么?

  王锡锌(特约评论员):

  坦率地说,我不是一个经济学家,因此对于这两条连续发布的专业信息我很难进行专业解读。但是今天我来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是这两条信息的受众,我也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那么我从这两条信息中看到,一方面发改委要求各地的价格主管部门要严、要紧,对价格的上涨要做出反映,要进行尽管,这就是一个字“紧”。第二,它要告诉公众,你们不必因为这些价格的连续上涨而感到担忧,要放松。这一紧一松其实是要给我们以信心,要给我们吃一个定心丸。我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两个消息以及消息的背后的实质性措施中,真的获得信心。

  主持人:

  国家发改委的解释里面,也集中提到,针对目前社会通胀预期增强,这两个解释之后,您觉得公众对于这样的一种预期会不会下降?

  王锡锌:

  如果说从一个普通的公众来说,那么对于这个通胀的预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有一点,如果说发改委发布这样一个消息告诉我们通胀的预期不应该有那么强,不会导致明显的通货膨胀,那么我觉得如果发改委在给我们吃这个定心丸的时候,能够有一个更加细致的说明书。比如说为什么它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为什么不会导致明显的通货膨胀,具体的一些核心的理由、数据、过程能够告诉我们,换句话说,不仅仅告诉我们结果,也把它得出结果的过程简要得告诉公众,可能这样一个对公众的预期的影响会更加有效。

  主持人:

  发改委说生活必需品实行价格监管,这生活必需品里面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完全市场定价的生活必需品,比如说奶和蛋。再有一种就是政府指导价,半商品化的价格。您看怎么对这两种进行监管?

  王锡锌:

  这也就涉及到发改委两条新闻中第一条,我讲了对于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必须要加强价格的监管,这时候您刚才提到的两类,对于完全市场化的这一类,我觉得仅仅是监管或者说监管过于简单化,比如说我就限定一个最低的价格,或者最高的价格,那么这时候呢都会可能影响到市场正常的作用,比如说我们对于某些农产品,如果过分的限制它的价格,价格太低,可能会伤害到提供者的信心。

  主持人:

  商品定价,完全是由商品价格市场定价。

  王锡锌:

  这一块我觉得政府其实除了监管之外,比如说对于价格的正常上涨所带来的某些城市居民消费者的这些,低端的消费者可能要以价格补贴的方式来弥补,另外可能通过一些保险等等金融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换句话说,不仅仅是监管,可能还要相应的服务。

  主持人:

  我们作为消费者我们看到的是肉、蛋这样的消费品的价格的上涨,但是作为一个链条,肉和蛋是处在链条的底端,我们再来看看它的上游的价格,它的价格的波动是否会产生影响。接下来我们就连线北京振华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军,听听他的分析。王先生您好。

  王军:

  您好。

  主持人:

  我们看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了,发改委提到这是有季节性的因素,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王军:

  农产品价格上涨,包括玉米、大豆、豆油、菜油等,是由农产品的金融属性造成,也就是说,这些商品不是由中国来定价,而是由全球定价。比如说大豆,是由美国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制定的价格,这个价格又会带动国内期货价格,最后影响到我们豆粕,玉米的养殖业产品价格,从而带动了我们国内养猪、养鸡成本上涨,这个产业链造成的定价,就会造成整个价格的上涨或者下跌。

  主持人:

  就是有些因素是我们不能控制的?

  王军:

  对,我们虽然不能控制,但是对金融衍生品的工具,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去参与,就像一个生产企业能做一个保险一样,就是国外的企业或者全球的机构能利用金融衍生品为自己的生产企业保驾护航,那么我们政府也可以引导和组织企业形成自己的保险,这样在价格上涨的时候有保险为你保驾护航。出现暴跌的时候,通过金融衍生品期货也可以为你做套期保值,来维护你自己价格的权益,同时能稳定现货和期货的价格。

  主持人:

  王先生,在调控市场价格的时候,政府除了要加强这个价格的监管之外,您觉得还应该做什么?

  王军:

  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要让我们国家培养我们自己的国家队,比如在中国字头的大型各种粮食加工、贸易流通企业之外,还有形成我们国储的商业化运作,国储不仅仅作为一个战略储备,同时还应该逐渐转化为一种平抑物价,以及粮食安全,还有更加重要的一点就是商业化运作。第三个就是对政府作为裁判员来说,应该更加明显的使农产品价格产业链信息公开,这样更多的企业和加工企业能获得一手信息,从而使信息能够为自己的企业服务。同时培养企业的金融运作能力,培养自身的,就是打铁还要自身硬,这样形成了一个产业竞争机制以后,就可以规避价格的暴涨和暴跌。

  主持人:

  好,谢谢王先生的分析。刚才王军先生实际上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要数据的透明,这是一个,另外一个信息的公开,您怎么看这一点?

  王锡锌:

  的确,因为我们讲公众对价格的预期,到底是涨或者跌的预期,不光是要靠价格监管。另外一方面,公众有时候比如说导致通胀的原因,可能有时候大家都追涨,看到涨了以后,盲目的去追涨。

  主持人:

  情绪化的因素。

  王锡锌:

  对,为什么盲目,盲目其实是因为他们所获得的信息是不充分的。其实在这一块,我觉得国外的一些做法,在价格监管方面的信息公开,国外的一些做法,比如说美国,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美国比如说关于农产品的价格,它的充分、及时还有全面,这方面的信息应该说做得很好,特别是频率,通常农产品链条的价格每周会有一次详细数据的披露。另外,不光是收集本国的信息,刚才王先生讲到,在农产品的全球化市场越来越体系化,这时候要收集全面的信息,包括国内和国外信息要为我所用,这种信息披露一方面可以引导市场统治者,另外很重要一方面,让消费公众心里有数,这样不会通胀的定心丸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编辑:卢岩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