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与成立时间相同、股东背景相当的中信证券比较,光大证券的发展速度相对落后,二者差距形成于初期的前十年。
截至8月5日,根据2008年年报数据测算,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33.02倍和46.65倍。这与光大证券的发行市盈率显然有一定差距。尽管如此,8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光大证券的上市仍得到142.49倍的超额认购——考虑到券商上市是市场过热的明确信号,这极具讽刺意味。
最应管好券商上市门槛
但在光大证券高发行市盈率的情况下,摆在市场监管者面前的一个更重要问题在于,对于券商IPO的监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回顾一下A股市场券商上市的过程可见,2003年1月6日挂牌上市的中信证券是惟一一家直接IPO的券商股。此后,交易不规范及挪用客户资金等现象导致大批券商破产,政府不得不发起声势浩大的改革,加强对证券经纪业的监管。
随后在2006~2008年,多家券商推出借壳上市方案。可以看到的是,国内目前有证券经纪公司108家,其中8家是上市公司,除中信证券外,其他7家均为借壳方式上市。即便加上光大证券,以及即将IPO的招商证券,券商借壳上市依然是大概率的事件。
券商为何钟爱借壳上市?
我们此前曾专门分析过,这与借壳成本较低有关。从时间角度看,一个成熟的IPO项目通常要2~3年,如果遇到意外,可能会更久,而借壳上市一般只需半年至1年。此外,借壳上市的审核程序相对容易,仅需并购重组委员会通过即可,在处理历史问题方面也较宽松。
正因其门槛较低,容易让一些公司浑水摸鱼而摇身混迹于股票市场。比如,2008年6月,无数媒体不惜笔墨地对太平洋证券的离奇上市进行了报道。一些舆论甚至直接质疑,这家成立3年、连续两年巨额亏损、3年累计亏损8000多万元的券商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为何能实现完美的三级跳:增资→换股→上市。
我们认为,光大证券上市,应当成为当下券商加速改革的信号,成为“好的更好、坏的快死的加速器”。另外,联想到此前的太平洋奇怪上市,我们也建议监管部门该查的还要查,不要让坏分子混上市。
同时,监管部门最应当管好的就是券商上市的门槛。如果说别的类别公司上市,证监会对其很难全面了解而可能被蒙,那么,证监会最了解的就应当是券商。若券商有坏公司上市,或对券商股的监控不够,证监会于公于私都说不过去。(评论员 邓妍)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