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复苏号角已吹响? 或加速中国外贸回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全球经济复苏号角已吹响? 或加速中国外贸回暖
2009年08月05日 10:38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现象一 标普创9月新高油价升破70美元

  美国经济已经见底了吗?奥巴马说“快了”,格林斯潘说“相当确定”,总统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则预计“非常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复苏”。

  而市场则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美股周一强劲攀升,标准普尔500指数突破1000点大关,创9个月来新高,纳指自去年10月以来首次站上2000点。纽约油价再上71美元。分析人士表示,投资者已经不再偏好美元这一主要避险品种,而是积极涌入股市与期市,一场以复苏为主题的投资盛宴已经日益高涨。

  ◎现象二 制造业指数回升地产业现复苏迹象

  金融市场的异常火爆缘于美国近日公布的经济数据的回暖,其中制造业指数最为“靓丽”。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周一发表报告称,美国7月制造业活动指数从6月份的44.8%攀升至48.9%,数据显示7月份美国制造业活动状况继续萎缩,但萎缩幅度持续缩小。这份针对制造业高管进行的调查报告进一步证实,美国制造业滑坡状况行将结束。

  报告还显示,在美国7月份ISM制造业活动指数的各分项指数中,新订单指数与生产指数非常强劲;制造业企业的就业状况也有所改善。

  此外,美国商务部报告,6月营建开支增长0.3%,而经济学家此前的预期为下降0.5%。这一结果给市场带来惊喜,说明美国房地产业可能正在复苏。

  福特汽车表示,上月轻型汽车销量增长1.6%,为近两年来首次增长。其他汽车制造商也表示汽车销量出现企稳迹象。福特股票上涨了4.1%。

  “美国经济虽然尚未摆脱负增长,但从近期的数据来看,美国的经济下滑的速度在降低。”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可以说,美国的经济现在已经见底,并逐渐回暖。”他认为,美国政府在危机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刺激了消费,加上近期美国金融机构表现活跃,给美国企业提供了一定的金融支持。

  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近日表示,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超出大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期。据美国商务部7月31日公布的报告显示,第二季度美国GDP年率下滑1%,跌幅低于预期。

  “从市场来看,说明投资者认为美国经济触底了。”南华期货研究所总监段世华对本报记者表示,美元走弱,美国股市与期市大涨,这些都表明,“在出现复苏迹象时,投资者会选择放弃持有现金,而是偏好风险把钱投入投资市场。”

  ◎分析 全球复苏号角已吹响?

  不仅美国,“复苏”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主题。

  上周六,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中国7月份制造业PMI由6月份的53.2小幅升至53.3,为连续第五个月保持在50的兴衰分水岭上方。两项PMI指数都进一步上升,表明在内需的支撑下,中国经济复苏的基础似乎变得更加稳固。

  同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7月份PMI指数由6月份的42.6回升至11个月高点46.3,创下了有记录以来的第二大点数涨幅,并且高于市场预计的46.0。

  随后,英国方面公布,其7月份制造业活动大幅上升,产出和新订单数量上升推动PMI自去年3月份以来首次升破50,该指数远高于经济学家预计的47.8。

  分析人士表示,对实体经济研判的关键落脚点在于看制造业,从中美欧三大经济体近期公布的数据来看,全球经济已呈现初步复苏迹象。“现在大家已经看到了绿芽。”长城伟业期货研究所总经理邵华斌如此形容。

  不过对于全球经济是否已经企稳,专家们还是有着不一致的观点。“与中国相比,美国居民的消费能力更强,居民整体消费能力对经济的后续增长有一定的支撑作用。”郭田勇认为,中美两大经济体的复苏,必然会带动全球经济的回暖。

  “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已经见底,这是可以确定的。”南华期货研究所总监段世华表示,但全球经济是否已经处于上升通道,他并不乐观,他更倾向于认为“走势是L形”。“复苏主要还是来自于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及信用扩张,是非自然的,随之而来可能会出现因货币投放过多而产生泡沫的问题。”在他看来,通胀预期已经形成,国内大宗商品比如钢材的疯涨已经让他担忧,“慢慢的,大宗商品的上涨会传导到PPI,再到CPI,这会抑制复苏的步伐。”

  郭田勇也指出,美国的传统的产业,比如制造业等,在本土没有竞争力,不能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美国经济的复苏,应该依靠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方面,美国应该利用科研能力的优势,发展新产业,比如新材料、新能源。只有发展新产业才能推动美国经济的真正增长。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