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钢铁业资深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很多县乡镇,钢铁及相关配套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是经济发展、GDP增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对于当地商业银行来说,钢铁企业贷款是其主要业务之一,因而让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停止向地方钢企输血,无异于是自戕之举。”
另一方面,今年4、5月间,一年一度的铁矿石谈判已经进入收官阶段,但力拓却以“中国买家的需求依然很强劲”的事实依据来抗拒中钢协等谈判代表的降价要求。而《限产令》客观上增加了中方参与谈判人员手中的筹码。
由于今年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企稳阶段,而企稳经济的最主要因素是固定资产投资,钢铁产能需求增加致使不少钢铁企业通过现货市场从力拓等公司购买铁矿石。此外,大量铁矿石贸易商对于中钢协谈判胜利缺乏信心,判断铁矿石价格可能继续上涨,导致投机性需求进一步加大。
一位熟悉力拓谈判路数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力拓的如意算盘,就是‘以时间换价格’,如果全球经济逐步回暖,不要说中钢协降价的目的难以实现,继续涨价的可能性都存在,这也是国内众多铁矿石进口商押的宝。”
谁会主导未来的定价体制
不过,记者在对多位钢铁业人士的采访中了解到,对于中国钢铁业来说,涨价虽然可恶但并不可怕。真正会对中国钢铁业产生深远影响的是力拓等公司正在谋划对于铁矿石定价体系的改革。
目前的定价体制下,在全球范围铁矿石生产商主要有三家: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而全球主要钢铁生产商有这样几家:安赛乐米塔尔、新日铁、宝钢、浦项制铁。这几大巨头在未来的谈判角力将决定传统的定价体制是否会被打破。
值得注意的,近年来,包括力拓在内的一些世界大型铁矿石生产商纷纷提出各种改变目前定价体制的想法。去年3月份,力拓集团铁矿石公司首席执行官沃尔什就曾暗示:“定价体制会改变,但会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
然而,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去年年底在铁矿石谈判之前,力拓曾向中钢协有关人士提及未来铁矿石谈判应该“参考”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定价体制,被中钢协断然拒绝。
今年7月29日,必和必拓声称与部分客户达成采用混合的年度定价方式,所谓的混合定价是参考季度定价、现货价格、指数定价的一个综合定价方式。由于受到期货炒家推波助澜,指数定价是价格中最大的变数。
近些年来,有关是否应该在国内建立钢材期货成为一个议题,赞成者的理由是,中国作为钢铁消费大国应该拥有自己的定价体系,与伦敦金属交易所来抗衡,代表人物是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正是在他和相关人士的积极推动下,今年3月末,钢材期货正式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线材和螺纹钢成为主要品种。
然而,中国钢铁界对于钢材期货的看法并不一致。中国贸易促进会冶金分会会长、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谢企华曾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钢铁企业根本没有心思关心钢材期货的问题,把自己的主业做好已经很不容易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