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地:中国油价3成为税收 中美不具有可比性(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周大地:中国油价3成为税收 中美不具有可比性(3)
2009年07月31日 13: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石油占能源结构不到30% 仍要高效节约

  目前我们石油进口50%以上,我国结构能源是不是存在问题?对此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我国石油在能源结构中占不到30%,但在石油消费上仍然提倡高效节约。

  周大地说,我国能源结构中石油(15.54,0.25,1.64%)所占比例不算高,而是煤炭比例太高。“国际上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在能源结构中占60%左右,而我国现在才占30%不到。” 所以他认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主要是减少煤炭消费的比例。

  不过提到我国石油进口的程度很高,周大地认为尽管石油消费不可避免会有所上升,但我国还是要提倡高效节约,不可能鼓励奢侈消费。“实际上在很多国家里,有汽车不代表你天天就必须开汽车,干什么事儿都要开汽车,”周大地笑道。

  据周大地介绍,现在我国原油和成品油的消费,还有相当一部分和生产相关。比如长途运输、化工产品都要消耗很多油。但是根据今后的发展趋势,家庭用的汽车可能会成为石油生产消费的主要方面。

  他说,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使生产环节消费石油的部门、行业,进一步节约石油的消费。另一方面,从消费环节看,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的进步,给公众提供更有效的公共交通服务,比如提供更多的地铁和更方便的公交系统,另外也提供价格较低、高效低耗的汽车,比如混合动力汽车、电动为主的汽车,这样在满足公众交通消费的同时,也使我国石油消费不至于增长过快。

  海外石油并购有助抑制油价上涨

  能源企业海外并购加快了步伐,近日“石化双雄”13亿美元赴安哥拉购油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认为,海外石油并购能抑制油价上涨,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供应能力。

  “世界石油企业都是高度垄断的,也是世界大公司云集的地方,全世界财富500强前10名里面有6名都是国际石油公司。”周大地认为石油行业需要大投资,也有很大风险,除了技术性的地质勘探外,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稳定的国家环境。而目前世界很多地方还在进行内战,还有很多反政府武装组织等,这都对石油业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周大地认为在现在国际地缘政治条件下,通过强强联合,与国际石油公司合作进入石油行业的上游,这将增加全世界石油供应,也能遏制石油价格过度上升,而且也将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供应能力,从长远来看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他进一步解释道:因为我国几乎单纯是进口国,进口石油占了一半以上,预计以后还会增加。如果中国只会买油,不会打油,就会显得很被动。其它国家提高石油价格中国就只能忍气吞声了。而如果中国能进入石油行业的上游,一方面能增加供应量,抑制油价的过度上升,另一方面如果原油上涨,我国也可以减少损失,有所受益。

  下半年油价走势受制于经济复苏情况

  上半年国际油价反弹,下半年油价走势如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油价走势受制于下半年经济复苏情况。

  周大地认为上半年国际油价反弹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油价反映了民众对市场的预期。“大家对经济下滑是否到底,会不会出现复苏,消费是否还会增长有不同的预期,大家都希望经济往好的转。”

  但是他又指出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供应方对油价的控制。因为石油本身不是一个随便可得的商品,石油平衡不完全由消费方控制,“当然中国是石油进口国,我们希望原油价格便宜一点。但是从世界情况来看,这不取决于我们。”而生产方则可以通过控制产量来促进平衡。因为石油是国际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多国家的利润来源,促进油价上升是很多石油生产国和国际石油公司的共同利益。

  周大地进一步解释说,对于很多石油输出国而言,石油价格与它们的经济紧密相关,很多国家希望经济危机不要扩散到它们国家,所以使油价保持较高,或者不要过低对国家GDP很关键。在这些因素的驱动下,油价便呈现上上下下的波动。

  另外,周大地表示下半年的国际油价走势很难预测,主要还是看国际经济的走势。如果经济还是平缓疲软,那么石油价格也不会变得太快。如果经济复苏得很快的话,石油需求上升,油价就不好说了。总的来讲油价还是受制于经济的影响。 (记者 施晓娟 实习生 钟侃清)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