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问题宜“循序渐进”
在备受争议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此次IMF在报告中没有再表现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态势。相反,报告更加强调了汇率问题的复杂性,并且没有再出现有关中国汇率政策“根本性失衡”的措辞。
报告表示,执董们欢迎中国过去几年在加强汇率市场化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特别是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显著升值。
但报告也提到,一些IMF执董支持人民币仍然“显著低估”的看法。报告认为,长期来看,IMF支持人民币进一步走强,从而提高居民购买力和增加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并把投资引向非贸易部门。报告称,这将构成中国全面平衡经济结构战略的一部分。此外,IMF还认为,汇率灵活性还可以使货币政策更专注于价格稳定。
不过,报告也明确写道:一些其他执董指出,评估汇率存在方法上的困难。这些执董普遍认为,汇率升值在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只能发挥辅助作用,并应在条件允许时循序渐进地进行。
分析人士注意到,与前两年相比,IMF在中国汇率问题上的立场出现了重大转变。2006年,IMF在美国的推动下开始启动汇率监管扩权改革,即强化IMF对于成员国汇率政策的监管。
一年后,IMF正式宣布对其1977年的汇率监督政策框架作出调整,类似改革也是30年来头一遭。此次调整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新增了所谓的“第四原则”条款,即要求成员国确保其汇率政策不会引发“外部社会的不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IMF新的职责,给了IMF在成员国汇率问题上的更大话语权,这一调整一经公布,就招致了中国和日本等很多国家强烈不满。
此后,IMF曾寻求给中国的汇率贴上“根本性失衡”的标签,后者意味着相关国家违反了IMF宪章。但在本月初,IMF主动修改了监管成员国汇率的方式,并承认通过贴标签评判汇率政策的做法会带来事与愿违的结果。此举也算是为始于2006年的IMF汇率监管风波画上一个句号。
在本月初曝光的一份内部报告中,IMF称:“给单一货币贴上各种汇率相关‘标签’的努力——比如使用‘根本性失衡’等专业术语,最终被证明阻碍了决定的有效执行。”
对于IMF在汇率问题上的“自摆乌龙”,法国兴业银行亚洲经济学家马奎尔表示,IMF和美国都认识到,对中国汇率政策发表强硬措辞不会有建设性的结果。“在现阶段,美国、中国和IMF有更重要的问题要处理。”(朱周良)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