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各国未好转外需疲软
全球金融危机仍在肆虐,欧美等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仍难言走出低谷,虽然政府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外贸,但外需仍然持续萎缩。
“关键看美国经济什么时候回升,需求增加导致的出口回升才有实际意义。”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高级分析师李慧勇认为,6月出口数据好转并不是因为全球需求的好转,而是去年基数太低。
外需疲弱也反映在港口运输上。交通运输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负增长。上半年,我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597万标箱,同比下降11%,降幅比一季度减少1.3个百分点。同时,上半年内贸吞吐量同比增3.9%,明显高于外贸,反映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内需活跃、外需疲软的特征。
分析人士认为,在可以预见的几个月内,我国外贸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短期内不宜过分乐观,出口企业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目前,外部需求萎缩导致出口减少仍是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困难。
评论
靓丽数据背后的隐忧
今天上午公布的国内宏观经济数据的确非常靓丽,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上半年的成绩大大超出预期,不仅体现了4万亿投资迅速落实的高效益,更表明了宏观经济明显转向复苏,全年“保8”胜利在望。
但靓丽数据也暴露出隐忧,6月商品零售增幅15%,进出口数据依旧负增长,表明上半年宏观经济增长总体依靠政府高额投入和天量信贷的投放,真正体现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因“内需”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老百姓仍捂紧钱袋。由于欧美经济处在探底阶段,外贸出口仍难摆脱低迷。
本周新华社专门发文总结了上半年经济面临的三大挑战,民间投资不足、中小企业依旧不振以及充沛的流动性推高股市楼市将带来下半年通胀预期提前到来,实际上也验证了今天的宏观数据背后的隐忧。
快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部分体现了重复建设,产业结构并没有真正得到充分调整的机会,真正的产业结构调整需要2到3年的时间,而我们通过加大投入,重复建设,带来了政府希望看到的靓丽数据,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经济结构调整上。巨额信贷流入股市楼市,快速形成危机下的泡沫,带给居民的是通胀担心,谨慎消费。
中国经济提前复苏早在预料之中,但如此靓丽的数据恐怕也是全球“一枝独秀”。宏观数据背后体现了政府强大的执行力,政府能做的都做了,政府希望达到的目的也基本实现。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需要通过经济的快速复苏来提振国民信心,来让世界看到一个日益壮大的中国。但对全体国民而言,中国更需要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老百姓需要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崔烨 李伟王毅鹏 实习生 孙冰李蕴哲)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