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的真实挑战
着重于短期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式救援”,仍然难以破解中国经济长期面临的困局——内外结构双重失衡,即国内产能过剩和内部、外部需求不足同时并存。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理事谭雅玲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些造成经济衰退的因素,很难在政府的短期“4万亿投资计划”中得到纠正。
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导致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在水泥业初露端倪。6月份,四川省的水泥价格下跌了四分之一。这是因为,在今年前半年,在地震灾后重建和“4万亿投资计划”基建项目的刺激下,四川新增了30多家水泥厂,水泥产能扩张了一倍以上,厂家因此降价竞争。
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学家许小年认为,中国原有的投资本来就已经造成产能过剩,加上这一轮的投资,产能过剩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中国长期占据了钢铁、冰箱、彩电、个人电脑等多项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的位置。此前,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主要依靠美国“过度消费”来消化。但是,世界银行驻北京经济学家刘易斯说,由于全球经济预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保持疲软,一些制造领域的部分产能可能永远不会完全利用起来,可能必须被削减掉。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室主任王小广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政府在政策上要避免过度刺激,对最近信贷扩张过猛的问题应有所遏制,过度的信贷泛滥可能导致资产泡沫的膨胀,同时,延缓经济的正常调整。
中国经济面临的真正挑战,依然来自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曾表示,未来15年,中国经济不得不面临三方面因素的变化。一是低成本优势可能告一段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未来15年基本转移完毕,从而对加工贸易方式产生严重影响;二是面临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转移的巨大挑战;三是面临着从外向型经济战略向国际化经济战略的转型、调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出席今年6月底的一次金融论坛时以学者身份说,中国经济最早将在2011年迎来复苏。他认为,“首要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让消费内需起到重要作用。”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