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对外贸易出现“土豆效应”的背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评论:中国对外贸易出现“土豆效应”的背后
2009年06月24日 08: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6月24日电 今年前5个月中国进出口形式虽然出现一些亮点,但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的形势下仍然十分严峻。中国出口贸易中出现了明显的“土豆效应”。

  所谓“土豆效应”是指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消费者舍弃高端产品而转向中低端产品,并导致对后者的需求上升,进而增加低成本产品的销售,此时,消费者的需求倾向于价格低廉的中低端产品而非高端产品。

  香港《经济导报》一篇评论文章说,今年以来,尽管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散去,但中国出口贸易中出现了明显的“土豆效应”。一方面表明中国出口产品仍然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强大的“中国制造”的韧性仍然不可摧毁;另一方面也说明在严峻的外贸形势下,生产经营企业仍存在着很多商机。外贸企业如果能够顺势而为、灵活应对,完全能够把损失降到最低甚至还能做到逆势上扬。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贸易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给出口企业增加了生存发展的难度。外需急剧萎缩、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都在威胁并恶化着出口企业的生态环境。但以上数据表明,中国出口相对于其它高档商品的生产国而言,下降幅度和受到的冲击要小得多。但在数据的背后也揭示了一些另人深思的问题:

  一、经营理念需根据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做出调整。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人们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关键是消费结构改变了。国内市场也是如此,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消费信心的下挫,一些居民减少了消费弹性大的奢侈品、高档品等的消费,而对消费刚性大的食品、日用品的影响相对有限。在价格趋于下降的情况下,消费者会加快汽车、家电等产品的更新速度,增加一定的购买量。从另一角度可以看到,廉价产品供货商在销售额增长方面会成为赢家,分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这对质优、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是一个发展的好机会。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产经营者需要根据消费结构的变化而随时调整经营策率。要重视市场细分,进行消费品市场的合理定位。重新进行市场细分,寻找目标市场,合理定位,满足居民多层次的需求。要从城乡居民的收入环境及消费环境出发,研究农村市场、城市市场及城市中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针对高、中、低不同收入消费群体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整合市场资源,进行商品和服务的特色化经营,逐步改变消费品市场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现状。

  二、出口好转可能延续。今年2月份以来,美国以私人消费支出为代表的大部份领先经济指标均出现企稳或恢复的迹象。结合同步和滞后指标的情况,发达国家经济在2009年下半年有可能触底,这将在外需方面对中国出口产生积极影响。

  今年以来,中国多次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尤其是调高了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退税率,这一政策实施后产生的具体效果将日渐显现。如果未来政策进一步到位,再结合外需触底复苏,将对中国出口好转构成较强的支撑,也对正在形成中的“超级大土豆”将产生良好的促进效应。

【编辑:秦欣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