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式”尴尬缘何再次上演?
这个市场不缺“牛人”,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也不管是过去还是当下,但整体来看,“牛人”毕竟是少数,也往往难以常青。
“风水轮流转,去年比的是谁亏得少,今年当然就是比谁赚得多了。”广州瑞富阳光私募基金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彭亚轩说,“今年上半年私募整体上不但跑输大市,也跑输公募基金,这种情形是2007年的翻版。”那么,为什么牛市里私募总是跑不赢市场和公募呢?
“都是仓位惹的祸。”罗伟广给出了答案。他说:“去年石波、我还有张庆黎(景良能量掌门人)都亏得比较惨,但今年都翻身了,而且远远跑赢大盘。除了选股思路外,坚持高仓位操作也是重要原因。”据彭亚轩介绍,去年风险控制极好的新同方,今年就基本上没有参与,星石系列也是一样。“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这可能是由私募这个行业的特性决定的,因为私募要做绝对收益,控制风险会相当严格,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心态可能影响了操作。”
“其实,从市场氛围来看,这个市场现在真的一点都不好玩。”深圳一位私募界的大佬有些失望地说,“你看看中国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那些新能源股票,一个个都翻了好几番了,国内的涨了不到一倍就全歇菜了,我在国外买的股票都赚了好几倍,在国内买的却还在亏钱,真是搞不懂。这个市场的玩法真的很老土,浦发银行能把业绩做到3块钱,无非就是想增发嘛;深发展炒得那么高,不也是新桥想卖个好价钱吗。这些都是十几年前的游戏了,但偏偏还有很多人去玩。我现在大部分资金已转到海外,在国内玩金融地产实在没什么意思。”
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去年年底到现在,这个市场从来都不缺乏牛股,只是缺乏发现牛股的“牛人”。按照这种逻辑推断,得出的结论无疑就是私募界还是太过鱼龙混杂,一些缺乏管理大资金经验的江湖术士充塞其中,一些缺乏必要研究经验和渠道积累的机构人士也在迫不及待地加入其中,使得整个行业呈现出一种潜在的不稳定和信任危机。
观察人士认为,这种情况只会在两种情况下发生质的变化,一是公募基金经理大批投身私募,二是行业真正实现优胜劣汰。毕竟,田荣华、江晖、石波、吕俊之辈已经在这个“江湖”上打出名头。不过,即使这样,现在依然存在着公募基金经理们是否愿意加入,新加入者是否具备田荣华等的素质,以及如何在不断扩军中做到基业常青等问题。
迄今为止,这个市场上真正赚到大钱的应该不是最牛的基金经理,也不是最牛的阳光私募,而应该是吴彩银、李予成等一些超级散户和一些未曾谋面的大小非。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罗伟广时,他也承认:“真正的顶级股市‘牛人’是不会到外面募集资金的,也没有这个必要。”这对于整个市场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悲哀,但却又是一个不得不直面的现实。(贺辉红)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