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中国经济不会“二次探底”——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李稻葵:中国经济不会“二次探底”
2009年06月12日 08:0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有能力防范经济走势再次调头 未来应着力促进经济持续回升

  从目前宏观经济数据来看,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新增信贷等宏观数据持续回暖,但是工业增加值、出口同比增幅、物价指数等数据却持续走软,这就引发了众多专家和学者对中国宏观经济未来走势看法的分歧,未来经济究竟是“V型”反转、“U 型”调整还是“W型”反复探底?中国经济还会不会出现二次探底?

  经济向好否定探底可能

  经济在外部冲击下回落,在宏观政策刺激上反弹,随后出现二次探底,在中国经济发展历史上是有参照的。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1998年通过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带动了2000年经济的反弹,但是2001年由于工业投资没有跟上,造成了二次探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会迅速创造当期有效投资需求,推动经济增长,但是这些投资并不意味着会马上拉动消费,也不意味着修好路就有人走,如果第二年没有良性循环支持,一旦经济寻找不到新的增长点,还会再次陷入低谷。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这一次的情况和前次是有区别的。“本轮经济上升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带动,一个是消费,目前零售总额已上升15%;另一个是固定资产投资,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可能超过全年GDP的50%。”

  他否定了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中国实体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格局已经基本结束,中国经济可以讲已经进入了一个增长速度上升的通道,经济已经走出了低谷。”同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也表示:“我国有能力防范经济出现再次调头走势,未来应采取措施着力促进经济持续回升。”

  陈东琪从3个层面表述了对经济发展趋势向好的信心,从宏观层面来看,经济增长基本触底,总需求旺盛,货币信贷快速增长,工业见底反弹,GDP降幅减小;其次,微观经济活动逐步转暖,投资者、消费者、企业家的信心都在增强,制造领域内最重要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持续上升,订单增加,库存减少,市场转暖;还有,经济发展结构趋向改善,低端工业和高能耗行业的增长减速,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可持续增长,区域结构的变化使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得到加速。

  三种情况可能二次探底

  当然,对中国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的否定,并不意味着可以盲目乐观和不再需要保持政策层面的密切关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提出了3种情况可能导致二次探底:一是如果社会投资不能及时跟上,则有可能出现二次探底;二是过剩产能消化进度迟缓,可能导致此前的经济刺激计划带来过剩产能的跟进;三是今年如果持续保持过快的信贷增速,有可能会在未来随着银行信贷增速的显著回落而导致经济的相应大幅回落。

  “民间资本投资将会是整个投资持续增长的关键推动力。”陈东琪指出,要改善投资结构,必须解决民营资本无法进入垄断行业的制度性门槛,要尝试解除金融体系里存在对部分企业的金融排斥现象,彻底解除对民营资本发展的制约。

  对于应对产能过剩的危机,陈东琪认为,这次的投资主要投向了基础设施,修铁路、搞农田水电、修地铁,实际上这已经在消化原材料,消化库存。从落实一揽子计划的角度上讲,这次回升不是原地的回归,是不同的结构状态下新的启动。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催生新产业,新材料,新医药,新科技以及升级的重化工业、升级的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纺织业、升级的汽车业等附加值高的产业,相信能逐渐消化危机带来的产能过剩。

  总体看,贷款高速增长的态势符合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也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取得明显成效的重要标志。专家指出,优化贷款结构以促进其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引导商业银行合理把握贷款投放的节奏和力度,还有确保满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