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买了,可接下来的装修,家电也不少花钱。”准备今年十月份即将结婚的某外资企业的刘女士兴奋地告诉记者,如果真能贷下来款项,结婚旅游的钱也有着落了。
日前,银监会正式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6月中旬,北京、上海、成都及天津等四地将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
届时,如果人们买东西时缺钱,将可以不用抵押、不用担保,就能很方便地从消费金融公司贷到钱。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从银监会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可以看出,监管部门是为了扩大消费而颁布这一管理办法。“专业的消费金融公司能给消费者提供更专业化个性化的消费产品,提供的服务也会更好。”
“是对现今银行信贷的一个补充,是新的融资支出手段。”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
房贷车贷为何排除在外
“为什么把房贷和车贷排除在外呢?”记者在上海宝钢工作的同学对于此次的金融信贷试点还有少许的不满意,原因是,他正打算买一辆价值16万的汽车,可是,由于刚买了房子,存款已经不多,而目前各大银行的车贷审批,不仅利率高,而是时间长。
“如果金融信贷也能用来买车,肯定能带动一大批消费。”他告诉记者,据他了解,和他有类似状况的同事不在少数。
长江证券金融研究员表示,从业务角度看,其贷款业务不涉及房贷和车贷,主要以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和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为主,而耐用消费品贷款势必与银行信用卡业务发生冲突,由于规模效应的存在,消费金融公司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这次银监会把消费金融公司业务范围中的房地产和汽车贷款剔除在外,就是为了扶持车市、楼市之外的消费领域。”郭田勇告诉记者,房子与车未必人人买得起,但是家电等耐用消费品,装修、结婚、旅游等个人消费却覆盖了几乎所有人群。更贴近普通消费者的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也将体现“短平快”的特点。
拉动内需多少?
对于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只是看上去很美,不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而且风险较大,决策层的拉动内需的初衷更是很难达到。
中国社科院政府政策系博士马光远在他的文章中表示,虽然《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发放消费贷款的余额不得超过借款人月收入的5倍”(这个上限比一般的信用卡要高),但除了装修这样的大笔支出外,似乎也不见得有太大的竞争优势。
他的理由是,中国目前消费信贷市场80%以上是房贷和汽车贷款,留下的20%,如教育、旅游、婚庆等,一般的商业银行也提供相关服务,比如上海银行与黄浦区推出了一种消费卡,就是这种服务,再比如不少银行发放的信用卡都有分期付款功能。
不过,在杨涛看来,“这只是短期内新改革的起步,毕竟还要一段时间才能组建完毕。”要使其迅速达到扩大内需的效果,恐怕不太可能,“它更多的是一个指标性的意义,标志着刺激经济方案往民生消费领域扩展的一个重要倾向。”
郭田勇也向记者表示,目前房贷规模超过3万亿元,消费金融如能达到房贷的10%,就可形成3000亿元~4000亿元的总量,对扩大内需的作用不言而喻。
警惕违约风险
昨日,很多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消费信贷最值得警惕的是违约风险。
太平洋证券宏观分析师周明剑表示说,由于中国的信用体系尚未完善,而这种小额的信用贷款由于没有抵押和担保,实际上也面临不小的风险,需要金融机构有比较好的个人信用评审能力和风险处理能力。这对这些新成立的金融机构而言是个挑战。
不过,在郭田勇看来,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消费金融公司放出的贷款风险反而没有信用卡风险大。
理由是,与信用卡相比,信用卡是对个人的综合授信,虽然额度有所控制,但不是对每笔贷款都能做到严格的审核,而消费金融公司是针对每笔贷款进行审核,贷款额度相对灵活,可能会比信用卡授予的额度更大。另外,起初银行推出信用卡时并不见得都经过了严格审核。
而杨涛却认为,一旦消费金融公司的授信规模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其违约风险将不可避免地增加。
他认为,消费金融公司在未来可能的缺陷主要还是违约率和违约风险,一方面需要扩大金融公司给予居民的消费信贷规模,这样才能迅速达到扩大内需的效果;但另一方面,扩大信贷规模所带来的巨大违约风险仍然不可低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