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合国统计,2007年,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将第一次超过全球人口的一半。城市化步伐加快带来的能源、环境、卫生、居住、安全、贫富差距等问题日益凸显。在这一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时刻,一届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综合类世界博览会,正在中国上海积极筹备。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这里将成为全球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舞台”,上演长达半年之久、预计有7000万人次参与的和平欢聚。
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吴志强接受本报采访。他认为对举办国家而言,世博会带来最大的改变就是更加开放的国民心态。
原则拒绝私人交通
新京报:规划世博会对您来说最难的一点是什么?
吴志强:上海世博会和以往世博会不一样,它是在城市中心举办。最难的就是7000万参观者在城市中心区如何移入移出的问题。185天,平均每天40万,最高峰80多万。这相当于每天在大都市的中心搬一个城市进来,然后再搬出去,要连续搬185天。
新京报: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
吴志强: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全世界都没有过的,是我们中国人的创新。第一道程序,入口外移。我们把私有交通放到了上海的外环线和中环线附近,在那里设置转接巴士,在转接点完成检票。游人上了巴士,就直接进入园区,减少了城市中心的压力。
第二道程序就是游客内部投放,游人直接进入园区内部各个不同的点。减少了门口和游人的等待时间。
还有就是减少游人的盲目流动。会利用中国移动研究的最新技术,使用大量的短信服务,告诉游客最新信息,游客也可通过手机在网上查询,到时园区内部网页会做到三分钟更新一次。
新京报:是不是届时私人交通工具无法到达园区?
吴志强:我们的基本思想就是公交主导。
近50%的参观者是地铁进来,35%左右是地面公交进来,5%-8%通过船运水上公交进来。世博会原则上拒绝私人交通工具进场。园区周围只允许旅游大巴和转接巴士停留。
世博会持续185天,上海没有放假的可能,所以只能想出一些绝招。我想这将成为类似活动组织者的经验。
移动厕所跟着人跑
新京报:7000万参观者会面临上厕所的问题,2005年的日本世博会这方面比较尴尬,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吴志强:对,当时爱知世博会出现了女厕所排长队,男厕所无人的情况。当时很多母亲带着孩子去男厕所。爱知世博会的失误在于女厕所安排时参照了一个错误数据。当时他们对男厕所大小便分开计算时间,女厕所则不分,统一设定为1.5分钟。其实如果设为2.5分钟就没问题了。另外他们把女性哺乳也算在里面,这次我们的厕所就会把哺乳单独分开。
我们的厕所问题处理肯定会比爱知世博会好。我们派了大量的调查员,到飞机场、火车站、影剧院调查饮食和用厕时间,得到了大量的一手数据。另外,我们还有2000多个移动厕所,会跟着人群跑,减少大家走路的时间。到时候会有动态的指示系统给大家提供信息。
另外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不同,在中国世博会可能是朋友见面的一种方式,大家把聚餐看的很重要,我们在餐饮安排上也会做一些改变。
古旧建筑老为新用
新京报:这次世博会园区为什么会选在城市中心地区?
吴志强:其实是有几套方案的。也有方案是选在远郊、近郊或者外围地区。如果那样的话,拉几条地铁线交通问题可能就解决了。
之所以采取现在这个方案是为了突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现在的世博园区原来很大一块是棚户区,住户很多是解放前来上海打工的人,他们的生活条件较差,借世博会的机会可以改善这些人的生活条件。另外这个区域还有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可以借这个机会把污染企业迁出,让工厂升级换代。
同时这里有很多老建筑,借此次机会也可以加以保护。
新京报:这次我们保留了多少老建筑?
吴志强:我们保留了25万平方米的老建筑,让它们成为世博会展区的一部分。其中江南制造局的绝大部分建筑都会保留,包括翻译中国第一张化学元素表的楼房,第一架水上飞机的生产地等。
新京报:对老建筑的开发利用是如何考虑的?
吴志强:世博会传统上以新建筑为主,直到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尝试使用老建筑。但当时效果不是很好,一座老建筑卡在新建筑中间,不大协调。
本届世博会我们提出大规模保护优秀旧建筑的建议,我们认为这些建筑遗产不仅仅属于上海,更是我们中国的遗产,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载体,也是整个亚洲最老的工业建筑。应该善待这些老建筑。我们的建议提出后,一开始还遇到了一些不同意见。
新京报:最后这个建议怎么通过的?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