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杨福喜
做一些核心的东西我是要跟他们分开做的,他接触不到的。
同期:四川伙计
有时候他就上那边的屋子里面干,我们一般就在那屋子里面干,他在那面,我们在这面。
解说:日子一久,山东大汉的一举一动就引起了老杨的主意。他发现在他单独做活的时候,山东大汉总是要找借口瞅几眼,平时还喜欢拐弯抹角地问这问那。而做起活来呢,山东大汉总是喜欢走捷径。这一点,连老杨的儿子都看在眼里。
同期:杨福喜的儿子
他吧做东西老是不按规矩做。好比规定是这么做,然后他就换个方向做,但是比这个效率要高,有的时候我们从旁边过看到我爸说你玩得够洋的你,他就是说会弄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解说:有一天,山东大汉终于憋不住了,他问了老杨一个问题。
同期:四川小伙
我和山东那个人也挺好的,就说会不会收咱们做徒弟呀。
同期:杨福喜
我说这个过程也可能是一年半载,也可能三年五年,甚至于十年八年,必须得要有这个思想准备,我说短时间内想让我承认你是我的徒弟,这不太现实。
同期:四川小伙
我说实话,要干伙计,肯定没意义,就是说现在干活干得好,得让师傅看到底自己行不行。
主持人:杨福喜事后推测,这山东大汉肯定是被他这话给吓跑了。你想嘛,人家下这么大工夫三顾茅庐,不就是为的能早日学艺在手去赚钱吗?可你却只让人家在伙计的位置上熬,何日能做徒弟遥遥无期,这还不赶快走人?话说回来,既然从外面找徒弟继承手艺这么不容易,你老杨不是有儿子嘛,干嘛不近水楼台,把手艺传给自己的儿子呢?是啊,他为什么不传给儿子呢?广告之后接着聊。
主持人:欢迎回来,话说北京聚元号弓箭铺掌门人杨福喜找徒弟,好不容易找到两个伙计,刚一个月就走了一个,您说这招徒弟这么难,杨福喜不有个儿子吗?儿子当传人这不是正好吗?
解说:其实这儿子也是杨福喜的一块心病,在他刚学手艺的第二年就已经想过要让儿子做传人,不过当时的儿子还在读书。
同期:学历当然是越高越好,有个高学历的徒弟,对我还应当有点帮助呢,我现在就是学历太低,所以好多事情不适应,比如说跟外国人交流起来很费劲,不会外语,网络也不行。
解说:杨福喜原希望儿子能好好念书,祖业聚元号或许还能出个高学历的传人。可没想到,高中一毕业,儿子就主动表示要跟他学手艺,不读书了。
同期:儿子
我觉得干这个东西很有出路,毕竟这个现在越走越好,形式越来越好。
同期:杨福喜
他也不傻,他一看这个手艺挺吃香的,按咱们北京话说挺吃香的,人家也都挺爱这个东西的,他不知道付了多少辛苦,就看这个东西挺值钱的,这一张弓子卖好几千,他说将来我不上大学,我做这弓也饿不着。
解说:儿子如果能继承这手艺那自然是最好不过,可一看儿子杨福喜又是满心忧虑。
同期:起来就先把电脑开开,天天一玩儿就是一天一天的不离开那电脑,一天到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