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五日电 题:吴敬琏给记者“挑刺”
中新社记者 魏晞
政协委员吴敬琏五日下午参加政协经济界小组讨论。会前,面对媒体诸多“无厘头”的提问,连日里和颜悦色的吴老终于忍不住从中“挑刺”,话语间也为网上一些不实传言正本清源。
有记者问吴老,“您说过中国股市是Casino(赌场)……”
话未说完,吴敬琏即打断:我已经纠正过了,当时说的并非“中国股市是Casino”,而是“当年股市是没有规矩的赌场”。
这位记者不甘心继续追问,那“赌场说”和沪深股市最近大幅波动有关系么,会不会崩盘?
吴敬琏的回答更加干脆:二00一年的说法,和最近股市会不会崩盘有什么关系?
另一记者随即转换话题问,“您对现在物价高低怎么看”?
吴敬琏笑答:现在通货膨胀率偏高,但什么叫物价高、物价低我就不太懂。他反问记者,“一石谷和一斤米哪个物价高?”吴老的意思,显然记者用词不太准确。
又有记者问及社保问题:“行政管理机关和社保基金管理机关合二为一,这是体制上的一个漏洞吗?”
吴敬琏再次“挑刺”:“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已经明确规定了,社保基金的行政管理和基金运营要分开。我不知道你是国内记者还是国外记者。如果你是国内的记者,应该知道十四届三中全会有这个决定的。”
吴敬琏很少对媒体不留情面。印象里,这位涉猎甚宽的学者常以师长面貌出现,即便是不断重复的同一个问题,他也细心思量,耐心答问。
这次吴敬琏忍不住挑记者的“刺”,恐怕也得从媒体自身找原因。
用词不当,断章取义,张冠李戴,媒体的许多“小疏忽”不仅常使说话者深陷责难漩涡,更引起诸多不必要的误会。在这个言论以宽带速度传播的时代,记者笔下字句的不谨慎,往往产生群体性的误读和错解,再经以讹传讹,后果实在难以收回。
两会期间,常见数以几十计的记者追随者“吴市场”、“林旋风”,一来明星经济学家的新闻效应确为市场所需,二来公众亦对此类资深学者研究功力寄予厚望,但其中,记者亦须回身自问:积累是否到家,问题是否到位,理解是否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