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火锅博物馆为聂赣如带来了不小的名声。可聂赣如的三耳集团毕竟是生产火锅底料和调料的。火锅博物馆的名气并没有给三耳的产品带来更大的宣传效应。
聂赣如 重庆三耳集团董事长:
我这个企业本身是做火锅佐料的,这个缸,五千多个缸,
解说:
三耳集团的生产基地有五千口缸。这五千口缸都是用来酿造火锅底料。于是,聂赣如想到了要造一口缸,一口能载入吉尼斯纪录的大缸。
聂赣如 重庆三耳集团董事长:
再加上这个大缸,它给企业,带来很多知名度。
主持人:
老聂要造的这一口举世无双的大缸,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实用价值,但却能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产品上。聂赣如要想通过造缸来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商业炒作,本也无可厚非,现如今不都讲“眼球经济“嘛!老聂把缸的直径定为三米二八,这“三、二”就是他的企业“三耳”的谐音,“八”自然就是商人们最喜欢的“发财”的谐音了, “二米二八”是计算下来跟三米八八的直径最合理的高度。聂赣如是逢人便说自己的造缸计划。可这个计划才刚开始,就遇到了麻烦。
解说:
寻遍了重庆和四川的十余个陶器厂,聂赣如发现:根本就没有足够大的窑来造他理想中的大缸。
聂赣如 重庆三耳集团董事长:
首先我把他的尺寸定死了,他的直径必须是3.28米,高度2.28米,很多厂家,都说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造不出来,没办法。
主持人:
烧制这样的大缸,除了没有足够大的窑之外,单是技术上的难度,就让人忘而却步。烧这样一口这万一烧砸了,损失的可是大把的真金白银啊。可是,还真有这么一个人愿意出来冒这个险。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他手里拿的又是什么样的金刚钻?
解说:
这个人,就是节目一开始提到的袁厂长。他的荣昌武城陶器厂是一家毫不起眼的只有二十几人的小厂。
袁:
我们厂当时 已经接近倒闭的边缘,有这个业务可能对我们厂的生产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提出企业的知名度,所以说,决心担一些风险,帮助搞成。
主持人:
原来,这陶器厂的厂长不是手握金刚钻,心里不慌,而是想博一博,靠老聂的单子打一个翻身仗。一边是为造缸四处碰壁但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老头,一边是想为企业谋一条生路的小陶器厂的厂长,两人都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把这个凝聚了自己冲击吉尼斯纪录梦想的大缸,交给这样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厂来生产,老聂能放心吗?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