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最大民营制鞋企业奥康集团的掌控者,王振滔在2006年一直被国内外媒体的镁光灯追逐着。在欧洲讲坛上,这位温州商人为中国鞋企的尊严慷慨陈词,成为中国企业抗诉欧盟鞋类反倾销“第一人”。
事实上,即使在中国最容易滋生财富的地方——温州,王振滔的故事也早已被戴上了“传奇”的光环。近日,在北京接受本报专访时,这位“中国鞋王”声称自己正在规划奥康的上市之路,“温州人从来不会小富即安。”
反倾销大棒下的孤独斗士
2006年,王振滔因为欧盟对中国的鞋类反倾销案“一役成名”。
2006年10月7日,欧盟正式启动对原产于中国的皮鞋产品实施征收为期两年的反倾销税。欧盟接近16.5%的高额反倾销税重创了中国鞋企,温州鞋产品对欧盟出口由此减少了三分之一,中小企业遭受的打击尤为惨重。
面对反倾销大棒,国内多数企业选择了沉默、退让回避,或者采取其他挽救办法,但是王振滔却在半个月后就做出“反击”。
2006年10月23日,奥康集团正式决定向欧盟一审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欧盟理事会发布的征收16.5%的反倾销税的法规不符合欧盟相关法律。由于诉讼企业还不到10家,这场跨国“马拉松”官司当时被媒体称为“单薄的反击”。
不过,扑面而来的悲观论调却无法浇灭王振滔的斗志。
“很多企业都认为欧盟的反倾销带有很多政治色彩,政府和行业协会应该发挥更多的作用。其实,从头到尾,企业都是应对反倾销的主力。企业不应推卸或转移责任,而应善于从每一次国际贸易摩擦中学到东西,毕竟,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场大火烧醒了中国鞋王
“事实上,温州人身上有一种争强好胜、永不服输的精神。”王振滔说。
有人统计过,在中国,每120人中就有一位穿着奥康皮鞋,王振滔也因此被称为“中国鞋王”。但很多人不会想到,王振滔的商业传奇几乎是建立在“废墟”之上。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商品意识从温州无可计数的家庭小作坊中萌发蔓延,这其中既有勤奋和勇气凝聚而成的优秀商业文化,也由于很多温州人的“过于精明”而危机四伏。
1987年,温州生产了不少假冒伪劣皮鞋,一夜之间“温州鞋”成为“瘟鞋”的代名词。当年8月8日,浙江省工商局将各地查抄的温州鞋集中在杭州武林门广场付之一炬。
但浙江省工商局的这次“正义之举”所造成的结果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期。这把震惊全国的大火把“温州制造”钉在了耻辱柱上,也让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的温州人几乎成为“过街老鼠”。
当时,王振滔推销的4000多双皮鞋在武汉市被查封,虽然并非假冒伪劣,但也以5元一双的价格拍卖,损失达20多万元。为此,王振滔在湖北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官司,但最终只拿到2000元的赔偿费。
“不过,这场大火实际上也烧醒了我。”王振滔说。这也是一种机遇,当时很多温州鞋老板改旗易帜。“但我的血液里可能天生有一种冒险的精神。”
王振滔告诉记者,回到老家,他东拼西凑了3万元,开设了自己的鞋厂,并在温州制鞋的真空期内,将自己的财富梦想不断放大。
1999年12月15日,同样在杭州,奥康将2000多双假冒奥康鞋烧毁。“这场大火为整个温州鞋正了名。” 等了12年,王振滔以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为温州鞋雪耻。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