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国际名牌在中国市场的负面新闻接连不断:继浙江工商部门因产品质量问题、火烧欧洲进口高档皮鞋后;阿玛尼(ARMANI)、芭宝利(BURBERRY)、杰尼亚(Ermengildo Zegna)等顶级品牌服装又在沪被判为不合格;此后不久艾格(Etam)、维沙曼(VEROMODA)等知名品牌女装在广州被检出致癌物质可分解芳香胺。
尽管媒体报道沸沸扬扬,但不少品牌面对曝光依然保持低调,甚至以一句“没什么影响”淡淡带过。一冷一热,强烈反差的背后,是国际名牌应对“消费危机”的成熟策略,还是对国人名牌消费心理的挑战?
国际品牌低调应对
当国际知名品牌屡屡出现在监管部门的“问题产品”名单上,许多消费者都表示颇感“震惊”,甚至有些“气愤”。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这么大名气的牌子会有质量问题吗?可能布料是国产的吧?”“那么多明星都穿名牌,能有什么问题?”“染色牢度不佳?脱色、仿旧,这也是一种风格,就好像设计师故意把牛仔裤剪出破洞。”
也许正是部分消费者的“宽容大度”,才使得被监管部门曝光后,绝大多数国际知名品牌选择了保持缄默——不回应,不解释,不道歉。
譬如,上海工商部门公布的不合格进口服装名单涉及20多个国际知名品牌,但将近10天时间里,仅有一家企业通过媒体向消费者“深表歉意”,并承诺将立即采取措施,对所有服装改进处理。
更多的国际品牌虽然将相关批次、规格的“问题商品”撤下柜台,但关于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质量问题以及采取哪些善后措施,工作人员则无法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回答多是“要等总部的调查和通知”。
此前,一批路易·威登(LV)、雨果·博斯(HUGBOSS)等欧洲名牌进口鞋因质量不合格,在浙江被公开销毁后,相关品牌负责人却表示,他们的高档皮鞋元旦期间“在上海销量很好,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