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让我家三代人都成了‘房奴’”,去年刚从外地调入北京某事业单位的罗先生提起消费直摇头,“我调入北京后,贷款在单位附近买了一套两邮业钠诜浚赘队筛改赋觯?0年,等我儿子工作了,也要帮我还贷。目前房子还没有竣工,还得租房住,每月我的工资奖金还不够还贷款、付房租,剩下部分只能由父母贴补。房贷的压力使得我不敢谈消费。”
罗先生只是当前许多消费力被透支的城乡居民的一个缩影。在持续上涨的住房、医疗、教育支出压力下,在随处可见的消费“陷阱”包围中,在生存焦虑恶化着消费心理预期的情况下,多数普通百姓只有捂紧“钱袋子”,盘算着如何维持今后的日子。
新“三座大山”挤占消费预期
有“三大提款机”之称的教育、医疗、住房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扩大,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压在老百姓身上的新“三座大山”。近年来,在城乡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中,用于教育、医疗、居住等项目的支出过快增长,大幅挤占了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使用于衣着、家庭设备等项目的支出大幅度下降。尤其是不少老百姓对新“三座大山”产生了强烈的支出消费预期,影响了整体消费需求。
西安市一位国企职工告诉半月谈记者,他们夫妻俩当了十几年工人,每月收入加起来才2000多元,孩子马上就要读初中,光进校“择校费”就要一两万元,以后高中、大学花钱更多,现在哪敢乱花一分钱?
近年来居民教育支出猛增,教育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迅速扩大,加上司空见惯的“择校费”、“赞助费”,以及屡禁不止的不合理收费,学生家长负担越来越沉重,教育费用与居民承受能力矛盾日益突出。在高等教育中,教育收费的改革使得收费标准提高,不少城乡居民家庭难以承受。据测算,目前我国大学学费和住宿费平均每年在1万元以上,以可支配收入的相对支付能力计算,是世界大学最高水平的3倍以上。在基础教育中,虽然我国实行了9年义务教育,但子女教育支出仍是城乡居民家庭的沉重负担。
持续、非理性上涨的房价水平与居民的收入水平越来越背离,使越来越多的购房族被迫背上沉重的房贷。近几年,关于房市的调控措施一再出台,但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房价仍持续上涨。目前城镇居民收入中有1/4的比重被用于购买住房,越来越多的购房族承受着巨大的还款压力和精神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唐钧研究员指出,虚高的房价抑制了居民正常、健康的社会投资和消费,透支了居民的未来消费。
群众看病贵、药品价格高也制约着老百姓的消费支出。重庆籍在京打工的王女士,去年9月生小孩,因为早产,做手术加孩子的养护费用尽了她和丈夫这几年打工所有积蓄,还借了1万多元。王女士说,出外打工最怕的不是生活苦、工作累,而是生病上医院。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底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全国有65.7%的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日益上涨的医疗收费,已经超过许多市民的承受能力。卫生部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住院。在农村这种情况更是突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张孝德指出,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有明显欠缺,除了医疗保险没有落实外,政府对国有医院的补偿过低,在追求利润的诱导下,患者不堪重负。
“老百姓本来钱就少,由于没有社会保障,就更舍不得花钱。”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分析:“我国居民储蓄量一直上涨,就是因为人们只能自己给自己保障,不敢消费。”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