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坚持不一定是胜利
2006年股市复苏,让很多沉寂的心又鲜活起来,被牢牢套住好几年的股民开始忙不迭地准备抛掉尘封已久的股票,让现金重新回到手中。这其中的等待之艰辛、企盼之焦心,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明白。
虽然最后的结果是欢喜的——解套了股票,甚至获得了账面上的一些收益,但他们的坚持却并不值得称颂或仿效。有时候,坚持并不一定就是胜利,因为沉没成本的存在。
作为经济学的概念,沉没成本(Sunk cost)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做决策时,如果将沉没成本考虑进去,就是不理智的。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是这样的不理智。比如,花巨资买了一双名牌鞋,事后却发现极不合脚。但为了对得起投出去的大洋,无论脚如何受苦,也一定要百般强迫自己穿着出门。
在穿名牌鞋这件事上,收益是名牌带给自己的好感觉,对应的成本是脚受虐。如果好感觉多过脚的痛苦,那么当然可以穿。但如果痛苦超过了好感,就不要因为鞋的昂贵价格而坚持自虐了。因为买鞋的钱是沉没成本,已经不可能挽回了。既然不能挽回,就不应该再影响现在穿或不穿的决策。如果觉得划不来而做些亡羊补牢的事,不过是白费力气的不智之举。
在股票这件事上,道理也一样,一定不要陷入沉没成本的误区。举一个例子,两个人买了同样的一支股票,甲是以2元/股买的,乙是以8元/股买的。这支股票的现价是5元/股。你认为他们中的哪位现在更愿意抛掉这支股票呢?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乙更愿意卖掉。低买高卖本就是股市最基本的赚钱法则。选择的本身其实并无对错,错的是做出选择的动机。
股票买入时的价格是沉没成本,它不应该影响抛或不抛的决策。因为不论你抛不抛,这笔钱已经支付出去了。股票的走势也不会受到你买入价格的影响。
决定抛或不抛股票的要素,应该是股票的走势以及其他备选股票的情况。如果你看好这支股票的长期前景,而且也没有别的更好的替代股票,那么不论现在是赚是亏,都应该坚守下去,并且不要为短期内的波动而神经紧绷。如果你不看好这支股票了,或者有其他更好的股票可以投资,那么不论买入的价格是多少,都应该抛掉。
总之,在决定抛或不抛时,应该彻底地忘记买入时的价格,这样做出的决策才是理性的。
回到前面的例子,认为甲不会卖掉股票的人和甲一样,抱着保本的心理:即使不赚,也不能亏。但正是这种保本心理让人掉入沉没成本的陷阱之中,把已经无可挽回的成本,当作现在决策的依据。虽然,那些艰辛等待数年的股民最终盼到了保本,但他们实际上他们的坚持并没有取得胜利,而是蒙受了相当的损失。一方面,数年后的今天,同等面额的钱已经贬值;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他们失去了将这些钱用于投资其他可增值事物的机会。
不过极力规避损失却忽视未得收益,也是普通人容易走进的心理误区。要想做出理性的决策,最好最便宜的方法还是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在换季时以两折买到那双名牌鞋,我还会再不顾脚痛坚持穿它吗?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