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盘股的突出表现密切相关的一个现象,是基金业在2006年的飞跃式发展。大盘股上涨,为基金带来丰厚收益,吸引更多的人投资基金;基金规模的扩大,又为大盘股上涨提供了新的动力。
③展望2007——
乐观中保持谨慎
随着指数在2006年底加速上涨,市场热情也在不断升温。诸如“蓝筹时代”、“黄金十年”等说法成了投资者口头的热门词汇。然而,进入2007年后,股指的大幅振荡,给市场的乐观情绪来了一帖“清凉剂”。
1月4日,新年第一个交易日。开盘后大盘指数大幅上涨,上证综指轻松攻克2700点和2800点两个整数关。然而,在下午收盘前半小时却风云突变,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大幅跳水,10分钟之内将指数拉下100多点。1月5日,两只银行股更是双双封在跌停板上。
目前的市况是理性繁荣还是过度投机,市场对此已经产生了较大分歧。
分歧首先表现在银行股上。
认同银行股表现的观点认为,银行股的上涨有其基本面因素的支持。反对者则认为,银行股目前的市价已远不是“物有所值”。以工行为例,根据工行2006年度的盈利预测,其每股收益约为0.13元。对照2007年1月5日的收盘价,工行的市盈率超过46倍,市净率超过4.4倍,两项指标均大大高于全球银行业股票的平均水平。而且,目前工行和中行可流通的股份只是其发行股份的一部分,一年后向战略投资者配售的股票解除锁定后,到时能否支撑住现在的价位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对于2007年整个股市的表现,同样存在不同看法。有机构认为,尽管目前指数已处于高位,但如果扣除大盘股对指数的带动因素,实际点位并不高。目前国内企业的盈利能力仍处于上升趋势,大多数股票并未被非理性炒作,具备投资价值。
持不同看法者则表示,目前指标股的市盈率水平已达21.8倍,说明市场对业绩增长已经作了充分反应,一些在2006年被市场热情所掩盖的因素,如非流通股的逐步上市,将会对市场形成压力。因此,指望2007年股市延续去年的辉煌并不现实。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